- UID
- 2
- 积分
- 2869708
- 威望
- 1384882 布
- 龙e币
- 1484826 刀
- 在线时间
- 13082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12-3
- 最后登录
- 2024-11-15
|
“独角兽”会出现在中国市场吗?
随着中国证券监管层有意推动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中国境内市场上市,“独角兽”企业开始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那到底何为独角兽?该如何捕捉机会和规避风险?
什么是“独角兽”企业?“独角兽”是一个人为定义的概念,最早流行在美国风投圈,指的是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按照这个定义,“独角兽”其实可以一抓一大把,但简单以估值来评判“独角兽”其实并不合适,这忽略了“独角兽”抛开量化之后高成长和稀缺性的本质。
如果梳理目前市场上已经被认定的“独角兽”企业,就可以发现其实这类企业有很多可贵的共性。第一,创业之初不被大众理解或看好;第二,具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第三,能够吸引和整合各类资源;第四,不断的迭代更新和壮大自己;第五,它们的经营极大程度的改变了行业业态或人们的行为方式。
以上特点如果用单词简单概括,就是:创新、优势、吸噬、进化、改变。这些特点也是将“独角兽”公司区别于普通成长股的关键。
普通的成长股定义于营收和业绩的快速成长,这类企业可能有其大行业背景,但不具备本身的优势特点。一些企业只是站在一个领域快速成长的需求面前的风口,比如美国淘金热时卖牛仔裤也可以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快速成长,但一旦淘金热消失或者进入领域的竞争者较多,其成长性就会就此丧失。但如果其中一家企业将牛仔裤营销成时尚,并且不断吸引资本、设计师等资源来迭代更新产品,使得牛仔裤成为人人喜爱的穿着,在那个年代它就是一家“独角兽”企业。
从行业和历史大背景再到个别企业的脱颖而出,可以看到除了站对了风口以外,最重要的是企业有自己的核心优势来吸取各种资源以改变自己和这个社会。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互联网“独角兽”企业,比如海外的微软、谷歌,国内的阿里巴巴和腾讯等等,他们都具备这样的特性。在互联网的大风口上以弱小者的形态出现,并以最初无法让人接受的理念和动力,最终发展成了改变诸多行业、消费者行为习惯和社会形态的巨头公司。
理解了“独角兽”的特点,接下来就可以广泛的寻找和捕捉“独角兽”。具备这些特点和优势的“独角兽”企业,可能分布在非上市公司中,也可能分布在海外上市公司中,甚至也可能潜藏在国内的上市公司中。因为市值多少、在哪上市,本身不是一家“独角兽”企业的因素。至于分布在哪些行业中,也是没有限定的。互联网行业本身以创新为根本文化,这十多年来又是媒体广泛关注的焦点,还是与普通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创造或者被创造了很多“独角兽”企业,但科技创新远不止于传统认识中的互联网,在生物医药、高端制造、大消费行业中都可能出现。
要寻找“独角兽”企业,本身是具有很高难度的,不仅沙里淘金的概率极小,而且独角兽自身的成长也充满了不确定性。现在大家看到的“独角兽”不过是幸存者偏差下展现在大家面前的,被淘汰的具有“独角兽”潜质的公司数不胜数。
中国证券监管机构希望能引入更多“独角兽”公司,让中国投资者享有“BATJ”的红利,但从360的借壳回归和鸿海子公司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IPO来看,存在着一些瑕疵。
首先,用带有行政色彩的手段引入的“独角兽”公司,比是否是市场自然发展出来的,多了一层不确定性。比如鸿海的互联网子公司,其成立时间较短,但涵盖了诸多新经济领域,给人以一种打包上市的感觉,并不像大部分“独角兽”公司一样成为“独角兽”时具有明确的专攻一点的发展方向。这家公司上市后如果给30倍的市盈率,其市值已经达到了5000亿元,会有什么样的市值增长空间让人觉得压抑。
其次,360回归A股市场后,估值比在美国股市高出数倍,这个估值具有多少水分,且360目前已经具有稳定的业务架构和规模,未来的成长性能否熨平估值存在疑问。估值因为切换市场而大幅增长,估值回归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风险。这些问题,如果“ BATJ ”回归,同样也会面临。
挖掘“独角兽”企业并不简单,如何给“独角兽”企业估值更不简单。“独角兽”的存在不会因为上市制度的政策红利而改变,但确实给了投资者一个投资“独角兽”的可能。至于是否是真的“独角兽”?是否是具有性价比的“独角兽”?是否只是“独角兽”概念下的政策套利?这些问题需要市场自己来辨别。 |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