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2日,苹果期货在郑商所挂牌上市。经过三年多的运行,苹果期货在服务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方面的作用逐步发挥。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作为期货“扶贫果”,苹果期货在助力产业稳健发展、果农稳收增收方面作用明显,郑商所也因此被中国苹果产业协会、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2020年度中国苹果产业引领榜样”“发展果业脱贫攻坚成就奖”。
A 加快探索“同果同价”的实现路径 我国苹果种植区主要位于山东省、陕西省、甘肃省等地。在陕西省延长县可以轻易找到苹果摊贩,他们大多是急于处理手中存货的果农。面对往来的客商或散客,他们边挥动手中写着价格的纸牌,边展示自己的苹果,似乎又大又红的苹果还可以便宜卖。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前些年,在苹果现货贸易中,由于市场透明度不高、信息不对称,收购季价格通常是在买卖双方的博弈中形成的,而像苹果这种较为初级的农产品市场,往往缺少公开、及时、权威的价格指标。 每年10—12月苹果集中下树,果农通常急于出货换钱交学费、还欠款,最终与贸易商达成的收购价普遍较低,经常出现“越卖价格越低,价格越低越急于抛售”的困境。在因灾减产的年景,苹果价格本该上涨,但因现货报价体系滞后,果农经常卖不上好价钱。 目前,我国苹果产业仍以小农经营为主,标准化程度较低,“同果不同价,好果难卖好价”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果不同价”与苹果产业的区域品牌价值、销售渠道有较大关系。此外,市场缺少公开透明的权威价格、“果农—收购商”模式下的信息不对称、标准化程度低、混级销售也是造成“同果不同价”“同价难求同质果”的重要原因,而苹果期货的诞生有利于促进产业实现“同果同价”。近两年,苹果期货助力产业实现“同果同价”的作用日渐明显,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完善现货定价体系,做好价格风向标,发现“同价”。2020年,随着市场规模扩大、产业参与度提升,苹果期货逐渐成为现货定价的参考,特别是“不问产地,只问标准”的定价机制便于所有产区、所有产业主体参照期货价格,依标定价,部分龙头企业已开始通过基差定价开展现货贸易,陕西省、甘肃省、山东省等地还通过电子屏幕播报期货价格,帮助果农了解市场价格,提高议价能力。与此同时,2020年,减产引发收购价格高开上涨,但后续入库量超预期、替代水果量多价低、消费不足造成苹果价格下跌,此时期货价格风向标的作用明显。 另一方面,助力产业标准化建设,打造“同果”。标准化是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也是“同果同价”的前提。作为标准化合约,苹果期货以国标为基础,结合现货实际情况,对同一批苹果的外观、理化等指标设定了明确的标准,对出入库、仓储、质检等流程进行规范要求,并通过第三方检验的手段保证相关标准的严格执行。在政府推动苹果产业标准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倡导下,苹果期货的上市也将有助于提高产业对于标准的重视,强化产业的标准化分级理念。 随着苹果期货的不断推广,现货产业也更加重视标准化分选分级,部分企业已开始按照相应的标准和流程进行检验分级,还配备了专业检验人员、仪器设备和操作室。 “想参与苹果期货,产品必须先标准,苹果期货也可以看成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推动企业提高标准化水平的‘催化剂’。”延安市富县诚鑫农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季双龙告诉记者,自2018年起,他们公司从种植环节就开始尝试精准测土、科学施肥、精细化管理等,提高苹果的优果率和一致性,同时引入智能选果线,通过后端标准化分选,做好果品分级,根据期现价格选择合适的渠道进行销售或交割。 延安中果是延长县当地一家苹果企业,是中国果业百强品牌企业、陕西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苹果期货上市前,延安中果想要组织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却担心经营风险,果农也缺乏参与热情。而苹果期货上市后,期货市场为苹果产业提供了价格参考和风险管理等工具,期货标准也成为许多企业收购苹果的参考标准。在此情况下,延安中果成功引导果农进行标准化种植,通过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农资赊销、统一果品分级等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果农没有技术管理不好果园、没有资金买不到好农资、没有选果分级能力好苹果卖不上价等难题,切实尝到了标准化带来的“甜头”。 延长县果农朱喆是苹果期货标准化的受益农户之一,在2020年苹果收购季,其在朋友圈发布“采摘即将结束,接下来就是分级入库了”“装苹果我是认真的,杜绝漏网之鱼”“我家苹果糖度、硬度随机检查”等文字内容,并以工人分级选果工作照,果径测量尺、果实糖度仪和硬度计的检测结果等为配图。由此可见,在苹果期货标准化的促进下,延长县果农对苹果分级售卖已经轻车熟路,标准化理念深入人心。 在山东省,标准化意识强的企业则更进一步,在采购果农货物时就开始尝试标准化操作。2019年开始,山东省烟台市的部分果品龙头企业在新果收购时,就开始尝试不区分产地,对果农按照期货标准整理的货物统一价格收购,并且较传统的一二级货物有0.2元/斤的溢价。据某公司负责人介绍:“苹果期货不再局限于苹果具体产地,而是‘英雄不问出处’,只要符合标准的苹果,都是一样的价钱。我们公司也按照这个思路来进行操作,发现按照统一标准收购的货物也比较契合下游超市的需求,企业无论给下游供货或参与交割都更方便,节省代办、分选和打残成本后,折合0.5—0.6元/斤。” B “保险+期货”破解“丰年难丰收”难题 目前,我国苹果产业整体供大于求,价格步入下行周期。苹果销售没有“最低收购价”等保护政策,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果农“靠天吃饭”,收入难以保证。在这种环境下,“保险+期货”的保障作用更加突出,效果更加明显。 “去年苹果价格跌得多,眼见要赔钱,心里很着急,靠着‘保险+期货’赔付的5900多元,才保住了收入。”甘肃省静宁县深沟乡麦顶村麦顶社果农杨文太感慨万千地说,2020年是他连续第三年参与投保,也是苹果价格跌幅最大的一年,三年来总共获得赔付10284.77元,帮他规避了市场价格风险,保住了通过劳动得到的血汗钱。 据郑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苹果期货一上市,郑商所就将苹果纳入“保险+期货”试点范围,给予资金支持。2018年以来,郑商所已支持了24个苹果“保险+期货”试点项目,累计投入资金7423.90万元,覆盖陕西省、甘肃省、山西省等地的11个国家级贫困县,涉及农户3.22万户,承保苹果现货27.36万吨。目前,所有项目都已实现赔付,理赔金额合计14804.95万元,户均赔付4597多元,有效保障了果农收益。 据记者了解,2018年至2020年,郑商所苹果“保险+期货”试点平均赔付率分别为81.4%、94.7%、134.2%,在各试点品种中成效最为突出,特别是2020年的13个项目覆盖三省1.64万户果农,采取“县域+分散+农民合作社”三种模式,效果显著。 当前,苹果“保险+期货”的三大作用更加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稳收增收作用明显。2020年,我国水果产量预计2.76亿吨,较2016年增加0.32亿吨,供求失衡矛盾明显,如柑橘丰产,价格下跌近50%,虽然苹果产量基本稳定,但价格持续下跌。在此情况下,郑商所苹果“保险+期货”试点赔付9957万元,为果农提供0.58元/公斤的价格补偿,相当于平均售价提高10%,增加果农收益。特别是陕西省的6个项目户均赔付6770元,超过2019年陕西省果农人均收入的50%,有效防止了当地冻害减产后果农因灾返贫。 二是示范带动作用突出,引入财政支持取得重要进展。2019年至2020年,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甘肃省财政厅发布《关于扩大中央财政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以奖代补试点范围的通知》,明确将苹果“保险+期货”纳入甘肃省苹果保险中央财政奖补试点,项目实施区域为设有苹果交割库的天水市麦积区、天水市秦安县、平凉市静宁县、庆阳市西峰区。2020年,甘肃省扩大苹果“保险+期货”中央奖补试点覆盖范围至15万亩,项目覆盖农户2.95万户,其中贫困户为2.3万户。甘肃省将苹果“保险+期货”纳入中央财政奖补试点,实现了以财政资金为主、推动“保险+期货”项目落地实施的新模式,在财政资金常态化、机制化支持“保险+期货”方面率先取得突破,这也是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方面的重要探索。 中国工商银行联合光大期货、东证期货等6家期货公司在陕西省延长县创新性地推出“银行+保险+期货”模式,项目承保1.5万吨的苹果,覆盖种植面积1万亩,涉及农户739户。同时,各地政府和金融机构对“保险+期货”的认知程度和参与积极性也不断提高,开始自发复制、推广和创新苹果“保险+期货”项目。 三是实现价格保障和激活果农能动性的有机结合,引导果农提质增效。“保险+期货”的保障价格对应于期货价格,一方面有助于引导果农关注期货价格,了解未来价格变化,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另一方面以期货价格为引导,加强果农对交割品质量的认知,提高果农“种好果、卖好价”的积极性。 C 提升产业主体应对风险的能力 由于苹果贸易“集中收购,全年销售”的特点,现货企业会经常面临价格波动、存货贬值滞销、采购季资金压力大等风险。苹果期货上市后,为产业主体提供了各类风险管理工具,现货企业也开始主动利用苹果期货进行风险管理,稳定经营。 “以前企业面临销售难、存货价格下跌的困境时,只能被动承受。现在通过苹果期货,企业可以根据对后市行情的预判,对冲现货价格下跌风险,保证企业稳定运营。特别是经过前些年的高速发展后,苹果产业已开始由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经营困难明显加大,而对期货工具的应用,将更好地提高现货企业的韧性和应对危机的能力,也将是未来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国内苹果龙头企业陕西省华圣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陕西华圣)执行总经理彭小强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 据彭小强介绍,2020年2月,苹果现货库存较高,价格弱势下行,新冠肺炎疫情又给苹果销售雪上加霜,苹果交易十分清淡,后续形势难以预料。而AP2010合约对应新果季苹果,生长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在产量未确定之前,AP2010合约下跌空间有限。根据对现货形势的判断,陕西华圣在2月中旬对2000吨(200手)苹果采取近月卖出2005合约、远月买入2010合约的套利对冲方案,降低单边做空的风险。4月上旬逐步平仓,盈利798元/吨,稳定了营业利润。 据山东省烟台市某苹果龙头企业介绍,2020年公司预计贸易量2万吨,最终实际收购1.6万吨,在收购初期就对其中1万吨苹果开展套期保值,每吨盈利1400元左右,有效弥补了现货1000—1400元/吨的亏损。剩余6000吨通过基差贸易方式,期货价格在9000元/吨、7600元/吨时,分别销售3500吨、2500吨苹果,基本上进行了风险对冲,有效弥补了因替代水果量多价低,苹果入库量创新高、下游需求不足造成的损失,帮助企业渡过疫情影响难关。 据记者了解,目前参与苹果期货的产业客户已近千家,陕西省、山东省、甘肃省等地的果品龙头企业也大都参与进来。对产业内的中小企业而言,直接参与期货套保资金压力较大,存在一定的风险,而付出少量权利金购买场外期权成为此类企业规避价格风险的有效工具。 烟台市联盛果蔬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20年春节期间,一方面,受节前苹果走货速度不及预期的影响,库存高企;另一方面,受到疫情的影响,销售量持续走低,后期市场不确定性增强。公司在同贸易商沟通后,确定根据自身库存情况,利用期货市场套保来对冲库存货物的价格风险。“2020年春节后的第一天,我们便利用期货市场进行AP2005合约卖出套保,以均价7050元/吨卖出合约200手(2000吨)。进入4月后,由于销售不畅,期现价格持续走低,我们在4月底卖出现货,同时以6100元/吨的期货价格买入平仓,通过利用期货工具有效对冲了现货价格下跌风险,弥补了现货市场的损失。”该负责人表示。 此外,苹果期货还为一些企业带来了“资金活水”。“因为鲜果很难在银行融资,所以每到收购季,苹果贸易企业都要面临收购资金不足的问题。”陕西省白水盛隆果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白水盛隆)总经理侯保智表示,苹果期货上市后,针对苹果贸易企业“集中收购,全年销售,鲜果很难在银行抵押贷款”的特点,中信中证资本、国元投资等投资机构通过仓单融资业务,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收购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2018年,白水盛隆就通过仓单融资近3000万元,也给当年采购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撑,公司在收购时也有了底气。随着业务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12月,白水盛隆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之一。 随着苹果产业供求矛盾凸显,巩固优生产区优势,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我国苹果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苹果期货的定价区域、交割布局、市场培育、“保险+期货”试点都定位于优生产区,苹果期货帮助当地苹果产业在市场竞争中戴上“安全帽”、穿上“防护服”,提升了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和韧性。据统计,2020年,陕西省、山东省等地的8家龙头企业通过套期保值、基差贸易、场外期权、产融结合、实物交割等方式,户均增收(少亏)320万元,多销现货3060吨,有效降低疫情影响,保持了竞争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