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WHAT? 生猪又去哪了? 来源: 一德菁英汇 作者:孙超/Z0015936/ 一德期货产业投资部分析师 上周开始,生猪疫情的各种说法甚嚣尘上。市场主体不甘人后的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疫情原因、发病区域和损失程度。由于生猪市场全面调研不易,再加上临近春季长假,难以区分出栏之中有多少是主动出栏有多少是被动出栏,只能等到春节后根据价格走势和调研情况来验证。本报告中我们仅将市场中流传的各种说法做一个汇总,方便大家对照参考。不代表我们对各种说法有任何倾向性的判断,也不代表我们对提出不同观点的市场主体有任何的评价。 一、疫情原因和病毒的由来
非法疫苗携带的变种病毒:国内一家头部养猪企业负责人表示,公司下属母猪场中有超过1000头母猪感染了2种新毒株的非洲猪瘟病毒,受感染的还有该公司的一些合同养户的育肥猪。2种新毒株相比非洲猪瘟野毒缺失1或2个基因,尽管不具有之前流行的野毒一样的致死能力,但是可以导致慢性症状,减少产键仔数。他担心,如果新毒株广泛传播,将给整个行业再次带来巨大伤害。
非洲猪瘟基因缺失毒株感染早期很少有典型临床症状,基因缺失毒株感染的猪只在免疫系统不断被侵害、甚至完全被破坏之后,才会表现出临床症状。但在这3-6个月的潜伏期内,经多次转群、并群等生产操作,感染源可能遍布多栋猪舍,因此非洲猪瘟基因缺失毒株呈现多点同时发病的特点。这给定点清除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也带来了很多不可控的因素。 军事科学院发表文章称发现自然变异毒株:2021年2月,《中国兽医学报》刊出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军事兽医研究所完成的研究论文《1株非洲猪瘟病毒自然变异毒株的鉴定》。文章指出,针对我国ASF疫情放缓以及感染猪出现的低死亡率现象,在ASFV生态学研究中,从主动监测的样品中分离到1株源自湖北某地的ASFV自然变异株。 经基因组测序发现,其EP402R基因(CD2v)和上游相邻的EP153R基因(8CR)出现部分缺失,共计1252bp,导致病毒血吸附特性丧失;在多处基因编码区和基因间隔区出现独有的碱基突变、缺失或插入,与国内已经发表的10个ASFV毒株完全不同,这些变化导致病毒蛋白氨基酸组成的改变和功能丧失;在基因组3′末端出现503bp串联重复的核酸片段插入,该片段与国外毒株基因组末端部分序列有高达96%的同源性。该变异株不含任何已知标记基因,说明我国的ASFV已经出现了自然变异株,可能和目前呈现的亚急性型流行的ASF有关。 也有机构对病毒的来历提出质疑:H机构的双缺毒敲掉的两个基因是CD2V与MGF360,但是军科院发现这个病毒缺失的是CD2V和pEP153R,MGF360没有缺失。CD2V是西班牙的单缺疫苗敲掉的基因,已经被研究的比较透彻。pEP153R 又称为C 型凝集素蛋白,在病毒感染的早期和晚期均有表达,是一个多功能蛋白,能够抑制细胞凋亡,降低细胞MHC-I 表达,且参与ASFV 感染细胞后的血细胞吸附过程。在Vero 或Cos 细胞中,pEP153R 能作用于转录因子p53 并将其积聚到细胞核中,从而使其活性被部分抑制,最终抑制病毒感染诱导的细胞凋亡。所以pEP153R也有可能是被人为敲掉的。所以有理由怀疑军事科学院发现了这个新病毒,仍然是某个科研机构或某家企业又一个失败的尝试。 从各种说法来看,本轮疫情应该是确实出现了一种与此前病毒不一致的新型变种病毒。但是病毒的来历尚不能确定,如果是非法疫苗导致,那么由于南方企业使用非法疫苗更加普遍,应该是华南的疫情更加严重。但目前市场反馈的情况,山东临沂等北方地区的疫情更加严重。 值得注意的是,FAO给出的手册中有对不同毒性非洲猪瘟的介绍。其对慢性病毒的描述如下:
可以发现,按照养殖企业的反应,发生在国内的本轮非瘟表现形式和FAO分类的并不一致,潜伏期要更长,至于其毒性,也就是生猪存栏的损失程度,目前则存在较大分歧。
二、疫情的爆发区域和损失程度 机构A:2020年10月-11月散发,12月稍严重,1月局部恶化。爆发集中区域为河南周口、开封,山东临沂。大集团、散户均有发现。河南周口局部产能-50%(较上一次严重),山东莒南、沂南产能-30至40%(与上次接近)。其他区域还未出现群体性疫情、清栏现象。 50公斤以下猪存栏环比降幅6.6%,50-80公斤降幅8.9%,80-130公斤降幅7.1%。80公斤以下低体重猪出栏量全国环比降5.51%,华北和华南降幅较为严重,西北、西南降幅较小。能繁母猪存栏连续两个月下降,1月环比降幅约5%。 机构B:2021年生猪均价28.5元/千克,同比降幅15%,价格表现会比预期强很多,以反映上游饲料成本的大幅上涨和低于预期的生猪供给复苏。冬季疫情导致仔猪死亡率连续3个月提升。母猪产能由北至南受损,北方预估20%;中部正在发展中,保守超过10%;南方元旦后开始严重,部分地区接近30%。 机构C:年底中猪出栏较多,被部分媒体理解为非瘟抛售。我们认为不排除为部分大企业销售策略,因头部大企业扩栏速度太快,为了降低密度,提前出栏部分中猪。如果非瘟全国致死15%以上,相当于6000万头病猪在短时间内的处理,这个量是很大的。价格的暴跌不仅发生在非瘟疫情严重的山东、河北、河南等几个地方,是全国性暴跌,而且下跌幅度基本一致,这就说明下跌不仅仅是因为非瘟抛售。 这次以山东、河北、河南部分地区的非瘟爆发,暴露了部分集团企业扩栏过快,超出了自身的管理能力。这次非瘟后,各大企业将加强管理,春节后非瘟蔓延在大集团能够得到控制。非瘟病毒无论怎么变化,仍主要是接触性传染,是可管理的。整体母猪产能受到影响不大,一个月就能回补,因为产能基数大了,损失的母猪相当于已经建立的能繁和后备数量比例很小。 机构D:新毒株可空气传播,且毒性早期很少有典型临床症状,被基因缺失的毒株感染的猪只,只在免疫系统不断被侵害,甚至完全破坏后才会表现出临床症状。目前只是新毒株爆发的初始阶段,且目前仅在长江以北爆发。根据流行病学原理,后期南方爆发会更惨烈,预计会在4-6月爆发,因为南方前期打苗的大型集团式养猪场的猪更多。新毒株最致命针对的就是母猪群体。中大规模损失比较严重,大型养殖集团母猪淘汰量占整体淘汰量的50%,其中怀孕母猪占淘汰量的一半。中部、北方区域大型养殖场母猪存栏下降60%;河南损失40-50%、山东损失70%、安徽损失60-70%。同时,北方地区适度规模的家庭养殖场产能亦在下滑,2020年11月-2020年1月,母猪存栏量连续下滑三个月,累计降幅达到6%。华中、东北区域累计降幅达到10%。期间养殖场异常清栏、异常减栏户数占比为12.1%。 机构E:据调查东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以及两广等局部地区母猪淘汰量增幅较大,全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转降,也是环比增加14个月后转降。同时,中大猪抛售增加,仔猪成活率下降,导致全国生猪存栏环比转降。2021年1月末,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减少4.61%,同比增加35.54%。全国生猪存栏环比下降8.9%,同比增加29.4%。 至于本轮疫情的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对后期影响有多大,我们认为目前论据尚不坚实,且市场也在不断变化之中,仍需要时间来观察和印证。复养一波三折,“一碗红烧肉的故事”还要继续讲下去。最后附上官方的生猪数据供参考。
排版| 王琰 · 编辑丨雅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