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粕期货自2012年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郑商所)挂牌上市以来,已经经历了八个年头。八年时间,菜粕期货量质双升,功能发挥良好,在众多黑天鹅事件中成功帮助企业突围,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正如企业所言“离开期货,单纯依靠现货单腿经营,企业很难发展壮大甚至生存”,菜粕期货已成为企业生产经营必不可少的风险管理工具。 在郑商所持续不断地市场培育、仓库及升贴水优化等措施下,菜粕期货量质双升,期货市场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功能发挥良好,产业企业的认可与参与度较高。自上市至今,菜粕期货日均成交74.84万手,日均持仓51.71万手,其中,法人日均持仓占比约45%;期现相关系数0.92,在已上市农产品中处于较高水平。菜粕期货多次在证监会农产品期货功能评估中名列前茅。 良好的期货市场运作质量,带来的是有效的功能发挥。具体来说:一是期货价格成为现货定价依据,基差交易逐渐取代一口价成为现货主流贸易模式;二是菜粕期货价格权威性,使得饲料加工企业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更精确地调整饲料配比,做到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成本最小化;三是现货产业参与度较高,以沿海压榨企业为例,进口菜籽压榨企业基本都已参与期货。值得一提的是,海大、通威等菜粕用量靠前的水产饲料加工企业也已深度参与菜粕期货。 交割是连接期货和现货的重要桥梁,畅通无阻的交割才能保障期货市场功能有效发挥。而期货交割也给产业企业提供了另一条售货购货途径,保证企业能“双腿走路”。从菜粕期货2101合约交割就可窥得一斑。据笔者了解,菜粕期货2101合约共交割3388张仓单,折现货量33880吨。其中,交货量前三的企业有厦门银祥、防城港枫叶和东莞沈恒,交货量分别为1.4万吨,0.9万吨和0.63万吨。在目前菜粕现货走货不畅的情况下,企业选择了通过期货交割完成菜粕销售,有效化解了企业在现货端的销售压力。 菜粕走货不畅反映的是当下的供需矛盾,及产业上下游的不同心态。近期,受南美大豆种植生长期间天气、北美大豆库存持续调降、国内生猪养殖恢复等影响,豆粕价格大幅上涨,菜粕等杂粕价格也跟随豆粕价格上涨。但目前水产养殖处于淡季,下游消费量有限,产业下游观望情绪较为浓厚。菜粕走货不畅,两广、福建地区的菜粕库存持续增加。去年12月底,国内菜粕注册仓单数量从无到有逐渐增加,预示着企业在现货走货不畅的背景下选择了在期货盘面进行交割。 厦门银祥期货负责人表示,从国内蛋白原料消费占比来看,豆粕是最主要的蛋白粕来源,约占国内总蛋白粕消费量的80%以上。今年因为美豆连续上涨,拉高了国内豆粕价格,菜粕等杂粕价格也随豆粕价格上涨。但目前为水产养殖淡季,菜粕消费需求并不理想,当下的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产业观望态度较浓,菜粕现货走货不畅。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要充分利用期货市场,通过期货盘面交割,化解现货的销售压力。 笔者通过调研了解到,今年市场行情波动较大,企业在这个时候选择通过期货市场及时将菜粕存货卖出,不仅解决了现货卖货难的问题,还有效地降低了资金成本和库存占用,稳定了企业经营。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自疫情发生以来,郑商所响应国家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号召,免除了包括交割手续费在内多项费用,有效地降低了期货交割的成本,真正为企业办了好事。 笔者认为,经历八年的培育,菜粕期货已成为一个较为成熟的农产品期货品种,也是郑商所的明星农产品,功能发挥良好,在服务产业企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工具本身虽好,但也需要产业企业理性参与、灵活运用、注意风控,唯有如此,企业才能借助期货成功做大做强。(作者单位:中原期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