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夜读唐诗品暖冬 [打印本页]

作者: 龙听    时间: 2020-12-18 09:24     标题: 夜读唐诗品暖冬

冬天,寒冷而萧索,但在唐代诗人的笔下,却不乏融融的暖意。

白居易的《早冬》就凸现个暖字。“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白居易的笔是温暖的,心是温暖的,诗是温暖的。在他看来,早冬也是一幅春华一样的画卷。

和诗人一起漫步原野,那轻轻霜白、和煦暖阳,那黄叶嫩树、樱枝花舞……给人多少希望和期盼。他的《问刘十九》则更炙人。“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通红的炉火、浓浓的酒香,这友情的芬芳、人际间的纯真,细细品之,竟让我心中暖流涌动。尽管此刻的窗外,一样是天晚欲雪、寒意渐重,但因了诗人这一壶酒、一炉火、一幅画,寒冷便慢慢消去,亦让我想到风雪归途上的朋友,也想邀请三两知己炉边畅饮,同享这鲜艳明亮的时光。

喜欢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和董大重逢时,都处于困顿不达的境遇,自有深沉的感慨和悲怆。于是,这日暮黄昏、大雪纷飞,就成了背景。但一言“天下谁人不识君”,多么铿锵有力、雄壮豪迈,犹如喷薄的阳光,照耀他抖擞精神,去勇敢地跨越逆境。此般友情可融雪、可化冰,更是给予朋友的旗旌,对朋友是多大的劝慰和鼓舞。吟之诵之,这诗中不仅有十里黄云、风卷狂雪的塞上风光,还有着天地无人、气吞万里的气慨,读之怎能不令人热血沸腾。

唐代诗人多有奋发进取、建功立业的志向,因而,即使描写冬天的诗作里少有叹息,多有蓬勃的精神。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在《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以极其凝练的笔法,绘出一幅寒山夜宿图。投宿者无论是诗人自己或是他人,细细味之,那种等人夜归的期待,不正是藏在诗中的春天一样的温爱暖情吗?

柳宗元的《江雪》更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诗为谪居永州时所作,画面虽寒,却无凄怆。柳宗元虽有被贬之愤,却又旷达明净,诗中深藏的是他逆境中坚毅宁定、无畏向上的志向,这无疑是冬野里一堆熊熊的篝火,激人心灵,烫人情怀,即使此刻的雪夜,捧卷在手,我的心底也涌动着一股热流。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齐己《早梅》诗云:“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万木凋折之时,惟梅花怒放,香艳如火,连鸟儿都来欣赏,都来体味雪中那鲜红的一簇。梅花是诗人心灵的使者,它在最寒冷的时候,登上了望春台,春天还会远吗?

唐代诗人写下许多梅花的诗,“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忽觉东风景渐迟,野梅山杏暗芳菲”……梅花里寄托着诗人的情操和追求,更有着他们的清气、骨气与生气,这些不都是鼓舞今人的火热激情吗。

这些藏在唐诗里的温暖,千年不曾退了热度。千年后,还在温暖着我冬天的梦乡。




欢迎光临 龙听期货论坛 (http://www.qhlt.cn/)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