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方彝 [打印本页]

作者: 龙听    时间: 2020-12-7 13:10     标题: 方彝

方彝是中国古代盛酒器。盛行于商晚期至西周中期。彝本是青铜礼器的通称,宋人始称这类器物为方彝。方彝的造型特征是长方形器身,带盖,直口,直腹,圈足。器盖上小底大,做成斜坡式屋顶形,圈足上往往每边都有一个缺口。也有少数方彝下腹外鼓成曲腹状。
3b87e950352ac65c27807a50fbf2b21193138a0f.jpg

图片附件: 3b87e950352ac65c27807a50fbf2b21193138a0f.jpg (2020-12-7 13:10, 28.83 KB) / 下载次数 94
http://www.qhlt.cn/attachment.php?aid=26089&k=64ea1d1ddff5b35999d3443ccd7af20c&t=1717598065&sid=24ez29


作者: 龙听    时间: 2020-12-7 13:10

方彝的盖与器身往往铸有4条或8条凸起的扉棱,全器满饰云雷纹地,上凸雕出兽面、动物等纹样,给人以庄重华丽的感觉。商代晚期的方彝一般多是直壁,上口大于底部。在河南安阳妇好墓曾出土一件长体有肩附耳式的方彝,器身横长两倍于纵长,有斜肩,犹如两个方彝之组合,故人称偶方彝,是商代晚期的代表作。
作者: 龙听    时间: 2022-1-24 14:12



字源演变

会意字。甲骨文“彝”字从“图H”、从“图G”。会双手进献被砍掉头颅的反缚两手的俘馘之意,本义是屠杀俘虏作为牺牲而献祭祖宗。金文“彝”字左部常加“图F”,表示血液。或赘加“口”旁繁化,或赘加“彳”或“辵”旁繁化。或省去“图E”旁,反缚两手的“图D”变作“糸”。战国文字“彝”字所从的“糸”或繁化作“丝”。上部或讹变作“图C”形,三体石经“彝”字古文上部已讹作“图B”形,中间部分讹作“米”,遂为《说文》篆文所本。隶变作“彝”。《说文》分析“彝”字为“从糸,糸,綦也。卄持米,器中实也。彑声”,不可信。 [2]
甲骨文“彝”是祭祀动词。《合集》32360:“甲戌卜,乙亥王其彝于大乙宗。”(甲戌这一天占卜,乙亥这天商王在祖庙中彝祭太乙吗?)“彝”是古代青铜祭器的通称。《说文》:“彝,宗庙常器也。”鱼尊:“鱼乍(作)父庚彝。”免卣:“用乍(作)‘图A’彝。”中山王方壶:“择燕吉金,铸为彝壶。”《左传·襄公十九年》:“且夫大伐小,取其所得以作彝器。” [2]




欢迎光临 龙听期货论坛 (http://www.qhlt.cn/)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