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
- 积分
- 2869185
- 威望
- 1384620 布
- 龙e币
- 1484565 刀
- 在线时间
- 13082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12-3
- 最后登录
- 2024-11-14
|
栾书缶春秋战国时期的盛酒或盛水器,长期以来学术界一般将“栾书”青铜缶作为春秋中期晋国的器物来看待,视之为一件极具史料价值的珍贵文物,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原文:正月季春元日己丑余畜孙书也择其吉金以作铸缶以祭我皇祖余以祈眉寿栾书之子孙万世是宝。
释文:正月季春中的正月表示夏正,而不是现在所说的一月;季春为三月;畜孙即孝孙;也为虚词,但不是句末语气词;栾书为作器者。
此器光素无纹,器颈至肩下有铭文5行40字,由左而右,字皆嵌金,为栾书子孙祭祀祖先而作,但多年来习称栾书缶。器盖上亦有铭文8字。栾书又称“栾武子”或“栾伯”,是春秋时晋国大夫,执政14年,于鲁成公四年(公元前587年)将中军,卒于公元前573年。器上错金铭文字形规整,至今熠熠生光。错金技法创于春秋中叶,但此缶无论从器形还是字体看,都属楚国作风,故实际是后来入于楚国的栾书子孙的遗物。
“栾书”青铜缶器形似壶,小口,短颈溜肩,圆腹,矮圈足,圈足外缘有三个等距离的小长方形片状饰向外侧伸出,底部作十字形凸起。盖顶弧形,盖面内沿有三个等距离的小长方形微凸的卡。盖上和腹侧各有四个对称的环形耳,耳上有阴线的云纹。缶盖与腹表均有铭文。盖铭2行8字:“正月季春元日己丑。”腹铭错金5行40字:“正月季春元日己丑,余畜孙书也择其吉金,以作铸缶。以祭我皇祖,虞(余)以祈眉寿。栾书之子孙,万世是宝。”
此器相传出土于河南辉县。1958年容庚、张维持的《殷周青铜器通论》将其定名为“栾书缶”,认为栾书即为栾武子,“栾书”青铜缶铸成在鲁成公十二年(公元前579年)。长期以来学术界一般将“栾书”青铜缶作为春秋中期晋国的器物来看待,视之为一件极具史料价值的珍贵文物。
20世纪90年代初,有学者根据新发掘的考古材料,对传世的“栾书”青铜缶的年代和产地有所质疑,指出该器应定为楚式器物,而不是晋器。作器时间,有的认为在鲁襄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52年)或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也有人认为应在战国时期。
1990年,欧燕先生撰写《栾书缶》,从考古类型学的角度,指出这件器物的年代不能早到春秋中期,缶应该为战国楚器。同时,王冠英先生也不同意为栾书之说。专门研究楚国青铜器的刘彬徽先生,作了更详密的论证,基本认定这件器物为战国楚式器物。
李学勤先生在《栾书缶释疑》中,推测此缶是春秋时居住在晋楚之间的蛮族部族。蛮族部族被灭后,流落到楚国的蛮族后裔,就做了这件缶了。
金银错工艺产生于春秋中期前后,其工艺程序是先在青铜器表面铸出浅凹的纹饰或铭文,如果是特别精细的纹饰,则是在器表用墨笔绘出纹饰,按纹饰用硬度较大的工具錾刻浅槽,然后在浅槽内嵌入细薄的金银片或金银丝,再进行打磨,使嵌入的金银片与铜器表面相平滑,最后在器表用木炭加清水进一步打磨,使器表增光发亮,从而利用金银与青铜的不同光泽映衬出各种色彩。这种工艺在初期时比较注重施于铭文,“栾书”青铜缶的铭文正是这种工艺最初兴起时的产品 [1] 。 |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