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
- 积分
- 2869185
- 威望
- 1384620 布
- 龙e币
- 1484565 刀
- 在线时间
- 13082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12-3
- 最后登录
- 2024-11-14
|
吃粮要靠国产 高库存要消化 产量导向提质(zt)
期货日报网讯(首席记者 乔林生)在22日召开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期间,国家粮食局局长张务锋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主要做出了以下三点表示:
一是我国粮食供求中长期呈紧平衡态势,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
张务锋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确立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推动了中国特色粮食安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五年来,我国粮食流通改革发展扎实推进,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高,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
政策兴粮惠农效应进一步显现。年均收购粮食8000亿斤,没有出现大面积“卖粮难”。通过托市收购、优质优价、产后减损等措施,累计帮助农民增收逾2000亿元。粮食流通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新建标准仓容1600多亿斤,维修改造危仓老库仓容2500多亿斤,完好仓容总量1.2万亿斤,仓储设施和技术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全国各类粮食企业库存充裕,中央储备粮规模稳定,地方储备粮增储任务全部落实,发挥了“压舱石”和“第一道防线”作用。粮食供应充足,价格总体平稳,对稳定物价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粮食产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纳入粮食产业经济统计的企业1.8万家,年加工转化粮食近万亿斤,实现工业总产值达3万亿元。中央和地方共同负责的粮食安全保障制度体系初步建立。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粮食安全事权责任进一步明确。
不过,由于消费需求刚性增长,水土资源紧张、气候不确定性增加和生态环境约束,我国粮食供求中长期还是紧平衡态势。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依靠进口保吃饭,既不现实也不可能。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技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不能因为技术问题影响战略问题。必须始终绷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二是玉米库存消化进度加快,稻谷库存较高且产业链条短、消费弹性小,是库存消化重点难点
张务锋认为,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为发展粮食生产、保护农民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供求形势深刻变化,改革势在必行。2014年以来,国家陆续改革调整大豆、油菜籽、玉米收储政策,目前正在进行实质性改革完善。
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立足东北地区玉米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新机制,玉米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初步建立,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加工企业全面激活,产业竞争力明显提高,改革效果超预期。2017年全年政策性粮食库存销售1679亿斤,是2016年的1.36倍。政策性玉米库存比历史最高点下降28%。
随着种植结构调整、加工能力扩大、转化渠道拓宽,玉米库存消化进度加快。稻谷库存较高,而且产业链条短、消费弹性小,是库存消化重点难点。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完善政策性粮食销售机制,促使库存尽快回归合理水平。
要加快消化超期储存粮食,避免质量逐步退化、造成更大损失。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要定向用于生产燃料乙醇等,加强流向监管,严禁流入口粮市场。
三是产量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张务锋认为,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对粮食的需求呈现出不同特点。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消费分层明显,市场分化加速,普通谷物、初级加工品和低端产品的需求增长趋缓,而特色品种、精深加工产品和中高端粮油产品等需求快速增长。
在质量要求上,人们更加注重绿色有机、安全营养。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高、容忍度低,对营养健康的期望日益迫切,绿色优质粮油产品的消费逐渐成为主流。在供给服务上,更加注重便捷化、精细化。随着现代生活方式转变,对粮食产品方便快捷供应要求越来越高,网络购物、定制服务、多元融合等消费模式,呼唤更多粮食新产品、新业态。
相比而言,我国粮食产购储加销各环节仍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矛盾。要增强紧迫感、用好窗口期,加快优化提升粮食供给体系,实现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要高质量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加快由粮食生产大国向粮食产业强国迈进。要选准一批龙头企业,实施粮食产品和业态创新,鼓励开发绿色优质、营养健康的粮油新产品,增加多元化、个性化供给。倡导和推广适度加工,鼓励发展全谷物、大豆蛋白等新型营养健康食品。推动地方特色粮油食品产业化,加快发展杂粮、杂豆、木本油料等特色产品。开展“互联网+粮食”行动,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推广网上粮店、主食厨房、农商直供等零售业态。 |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