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一德期货黑色事业部 一、节后行情梳理
回顾节后行情,新冠肺炎无疑是最大的黑天鹅,一系列产业和宏观的故事也都是围绕“疫情”展开的,因此我们以“疫情”为主轴线,从时间线上将节后行情分为国内疫情阶段、国外疫情初步扩散和国外疫情明显扩散三个阶段。另外由于各种原因,钢材价格走势始终与股市趋同,直到近半个月才开始出现分歧,因此我们先结合股市对节后市场进行梳理:
国内疫情阶段大约在2-3月,这段时间盘面由于产业链各环节流动性不高,表现为由宏观引导行情,钢材价格走势与大盘保持相对高度的一致性,弱供应弱需求下,盘面通过货币政策预期,需求强刺激预期拉动上涨,总结为宏观强于产业的阶段。 进入3月以后,国外疫情开始出现扩散的苗头,外围多市场快速下跌甚至熔断,美元流动性出现问题,VIX 指数一度飙升至82.69,A股市场涌入避险资金上行,后随着美联储多次放水,美元流动性问题得到缓解,股市资金开始外流,A股回落,期间螺纹走势虽与股市同步性下降,但仍保持联系,持仓趋势上也非常一致;由于钢材产量恢复较慢,同时复工有序推进,大建筑预期很好,现货上有商家积极“抄底”,也有终端提前补货,库存见到拐点,去库速度较快,外部风险暂未传导至钢材产业链,钢材价格表现上开始强于股市,即产业强于宏观的阶段。 近期,随着外围疫情严重爆发,国外也开始出现“停工”、“停产”、“封国”等现象,钢材直接出口与间接出口订单均开始受到影响,钢厂以及出口贸易商都感受到了切实的压力,外围疫情风险开始传导至产业链上,市场情绪稍显脆弱,与此同时,国内产量进入了快速修复期,大建筑预期也有修正,钢材终于脱离股市影响,开始走产业逻辑。 通过对前期行情的梳理我们发现,节后行情不同阶段围绕不同的博弈点展开,分别是第一阶段的宏观刺激预期、需求刺激预期,第二阶段的产业高速去库预期和第三阶段的国外压力倒灌预期;根据分析,短期股市影响已经基本被消化,因此进入二季度以后行情的重点将回到需求刺激预期和产业去库预期的兑现上面。 二、需求预期分析 1. 需求回顾 回顾节后,建筑业与制造业需求同步下降,1-2月建筑业增速降至-28.91%,制造业降至-27.52%。制造业分项上,工程机械的下滑幅度小于汽车家电,即消费链条下滑更加明显,建筑业强于制造业的基本表现并未改变;而建筑业中房地产销售和新开工低位,领先指标显示3月地产新开工恢复依然不佳;制造业复工尚不充分的背景下,制造业固投更是难言恢复,2-3月建筑需求主要是靠基建拉动。
基建强于地产是与前期略有不同的地方,主要原因在于疫情打乱了终端节奏,产业链本身的结构和政策相关性成为了需求恢复的主要影响因素。房地产产业链长且刺激传导时间长,而基建产业链本身很短,又可以以行政力度推进有序复工,也就成为了一季度宏观政策逆周期调控的最重要抓手。2-3月以来,可以说内需方面是基建一枝独秀,这从不同品种钢材的需求结构上(中板≈螺纹>热卷(3159, 22.00, 0.70%)>冷板)也可以得到验证。 2. 建筑业需求预估 基建提速较为确定,幅度取决于资金改善力度 2020年本就有稳增长压力,逆周期调控板块发力是较为确定的,而根据2019年重点批复项目梳理情况,2020基建提升也是较为确定的,我们年报给予5%的增速预期。但由于疫情的冲击,稳增长压力更大了,国家逆周期调控意愿也进一步增强,结合专项债的规模提升、投资方向的调整和公共卫生领域的补短板预期,基建增速预期提升至8%左右。而根据基建贷款需求指数的领先来看,2020年1季度基建增速原本趋势是大概率会延续之前的上行趋势,但疫情冲击导致1-2月基建投资出现明显的下滑,1季度大概率会呈现负增长,与之前的预期形成了背离,后三个季度有回补一季度投资的诉求。
但是根据已经公布的各省市发改委下发的2020年投资计划梳理来看,目前已明确的基建投资增速仅有4.4%,尚不及我们年报中5%增速的预估,这表现出地方政府对于基建的支持力度有些“力不从心”,这主要和在降税减费、加大财政补贴等政策导致地方财政压力进一步加大有关,基建的提速需要其他资金扶持,后期需要关注专项债还有无进一步提升空间、特别国债的规模和投向、土地收入提升空间。目前看这些常规资金渠道尚未有明显超预期的表现,还不支持基建爆发式增长,在常规资金渠道未明显增加前,非标融资的变化也是重要的关注点,尤其是2011年以后基建增速和非标融资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后期需要关注非标融资在被整顿后能否有明显的提升,这或是基建潜在超预期表现的重要变量,短期看非标融资有改善,但力度较为缓和,也不支持基建增速超预期。
工业企业利润不佳,制造业固投难有快速恢复 制造业固投方面由工业企业利润引导,从年度领先性上,2020年制造业固投预期不佳;叠加一季度疫情扰动,工业企业利润无疑会进一步下滑,货币/财政政策-企业利润-制造业固投的传导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力度上效率都比较低,不确定性较高,且1-2月产成品存货增速较2019年12月上升6.7%,企业再次由主动补库存转向被动补库存,因此短期仍难见到制造业固投的快速恢复,制造业固投对建筑需求仍是拖累因素。
销售恢复情况不佳,地产新开工恢复预期不乐观 房地产主要关注的是新开工,新开工我们仍从趋势因素、波动因素、限制因素上考虑。 趋势因素上,虽然1-2月房价增速延续下行趋势,房价高估的状态在继续修复,但高估状态修复力度仍不充分,这也就决定了地产调控政策不好全面转向宽松;从地产板块溢价的领先性上来看,2020年房价增速下行预期未改,因此房价增速大概率会相较2019年下滑。但在居民收入预期不出现明显萎缩的背景下,地产调控的边际放松,尤其是房贷利率的下行是有利于稳定房贷的,房价增速失速下行的风险暂不大。整体看,房价增速应该会呈现稳步下行趋势,新开工增速也相应会呈现逐步回落的趋势,但1-2月房地产新开工与房价增速出现了明显偏离,新开工增速环比必将回归,并逐步向房价增速修正。
结合上文,今年财政压力会比较大,土地出让金有提升诉求,这要求房地产市场不能太差,但又面临不会明显放松的大背景,土地出让金提升的路径就很关键了。2019年全年土地出让金收入是正增长的,是通过土地供应相对平稳,地价上升的方式实现的。而2020年房价增速会进一步下行,企业拿地积极性不会很高,如果明显增加土地供应的话,地价有大幅下行的风险,这有可能导致土地收入不增反降,也会强化房价的下行预期,不利于地产的稳定。反之,如果延续2019年的土地供应节奏,地价则相对会表现稳定,土地收入反而更容易稳定。基于此,原先预期2020年大概率会看到土地供应仍偏少,土地价格相对坚挺的局面,进而会使得房企利润仍有萎缩预期,未开发土地继续减少。 但根据高频数据来看,3月土地供应同比回升至16%,地价也相应的出现了下降,与之前的预期形成偏差,而且目前尚难界定是土地供应政策转向(3月中旬国务院发文表示下放部分地区永久基本农田转为建设用地的审批权,也在强化土地供应松动预期)还是只是正常回补1-2月的土地供应的萎缩,根据土地供应和成交的领先性,4月土地成交的表现就至关重要,若出现土地成交恢复较快+地价增速上行的局面,则会进一步强化地方供地的意愿。
而资金层面,目前的政策主要还是从供应端帮扶房企缓解压力,房企其他融资条件有比较明显的放松,但对于新开工来说,销售端带来的资金来源影响更大,受到疫情管控的影响,线下消费受到较为明显的冲击,2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大幅下滑,萎缩近40%,疫情对全国各地的销售形成了无差别打压,30城市高频销售数据显示3月仍在-35%左右未见起色,房企整体的资金盈余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因此,在销售端没有完全恢复前,叠加专项债投向往基建倾斜,还有大量在建工程的保障需求,其他渠道融资条件的放开,短期更可能的流向是拿地和保施工,新开工的资金保障压力还是较大,而且随着预售条件的降低,新开工强度也会相应的降低。 整体看,波动因素短期有所转变,对新开工有正面支持,但资金层面仍不乐观,限制因素的负面影响仍存,新开工增速或弱于房价增速的表现。
上文提到了销售对房企资金的重要性,那么销售是否具备大幅回升的条件呢?年报我们对销售预期并不差,主要是房贷利率的下降预期使得居民的购房购买力指标出现了回升,而且居民的投机需求前期被大幅抑制了,这部分也有边际好转的倾向,也有利于销售的好转,根据购买力指标对销售的领先性,至少2020年上半年表现不会太差。
但疫情对居民收入预期有负面影响,房贷利率实际下行的幅度是明显弱于房贷利率下行预期的,这使得居民购买力指标回升预期将不能很好的兑现,也就是说实际的购买力会被打折扣,后期需要关注居民收入预期恢复情况和房贷利率是否会因逆周期调控加码出现加速下行。另外,购房购买力指标和商品房销售增速的联动关系在2017年4季度后开始出现明显的幅度差异,商品房销售情况明显好于购房购买力的大幅萎缩,这意味着那个阶段商品房销售在透支未来的购买力,这也会后期购房购买力指标对销售提振的作用弱化埋下了伏笔。 整体看,2020年商品房销售虽然预期并不太差,但也很难有比较明显的增长。而从三月的复工复产节奏看,消费层面的恢复是明显偏慢的,二季度受益于国内疫情的进一步好转,销售会有进一步的恢复,但在居民收入预期没有明显好转前(稳就业和降税政策对稳定收入预期的传导需要时间)和投机需求大幅释放前(目前销售端的没有全面转向的迹象,尤其是房贷利率下行不够,购房门槛也偏高),商品房销售增速也很难有较为亮眼的表现,恢复到正增长的难度较大。 综上,房地产新开工增速二季度环比回升是确定的,但相较2019年的同比增速下行趋势尚难改变。 建筑业总结 总结来说,二季度建筑业中,基建发力且强度超过去年同期水平是确定的,但新开工和制造业固投大概率仍是负面拖累,基建温和回升+房地产温和回落+制造业固投难有起色的结构下,建筑业耗钢整体预期不宜期待过高。 3. 制造业需求预估 机械、船舶不具备大幅回升条件 制造业方面,从需求联动机制上看,机械属于建筑链条。以建筑业为趋势因素,设备更新周期为波动因素。2019年设备更新周期刚刚接近尾声,目前低利润+资金紧的背景下很难主动开启新一轮的更新周期,因此机械继续跟随建筑业趋势变化,难以从内部结构上产生突出表现。结合上文我们对于建筑业耗钢整体预期不宜过高期待的分析,机械二季度无论从趋势因素还是波动因素上都难以继续独立支撑制造业。
船舶需求相对独立,年度领先指标船舶新接订单在2019年表现不佳,趋势上2020年的船舶需求仍是下降预期,同时船舶与全球运输需求密切相关,目前全球疫情发酵,国际贸易下滑,海运需求下降,因此船舶在二季度也难见到好转。 汽车政策预期较强,关注数据兑现情况 制造业需求依赖消费链条的刺激,疫情扰动下,消费链条复工的进度和需求的恢复更加依赖政策的刺激和推动,我们主要从政策上进行梳理。 汽车耗钢的趋势因素是商品房销售(同步),波动因素是耗钢系数,而耗钢系数和购买力有关。销售的部分我们已经在上文进行了定性分析,这里仅就购买力进行梳理。购买力与居民收入及购车成本有关,收入端仍有不确定性;成本上,随着汽车持续一年半的低迷,19年国务院已经开始号召各地政府以各种方式刺激汽车消费。 我们从19年6月就已经开始陆续见到刺激政策的出台,比如限购城市通过新增牌照额度鼓励汽车消费,2019年政策显示广州、深圳放宽了50%的牌照额度,海南、贵阳前后直接或间接取消限购;而随着疫情的发展,2020年3月,广州政府再次发声推进落实新增指标并对换置国六给予最高1万元/车的补贴,杭州跟进新增2万个牌照额度,也有市场消息称北京正在研究放宽限购的政策(未有效核实),若后期切实落地,或对其他城市起到“模范”作用;另一方面,春节后已经有佛山、长沙、宁波、长春等9个非限购城市发文表示通过增加购车补贴刺激消费,最高补贴达到6000元/车,虽然部分地区出台政策更多是为了保护当地车企,但对于消费仍将产生利好效果,也不排除其他城市跟进的可能。
国家层面上, 3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就推进汽车消费提出三项重要举措,分别是:1.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2.中央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京津冀等重点地区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3.对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旧车,从5月1日至2023年底减按销售额0.5%征收增值税。 关于购置税政策延长市场早有预期,但以两年这个时间长度落地大超预期,对于中长期的新能源汽车消费有利好作用,但是对于二季度来说实际影响不大; 关于淘汰国三,此前始终以更新旧车型作为主要话术,本次会议主要是明确了淘汰车型和“试点”地区,并以奖代补,根据市场信息,国三从15年才开始下市,当前仍在上路的国三车辆很多,政策实施将对中期的汽车需求利好,我国历史上,曾经三次提出过老旧车型的报废政策,分别是09.4—09.12、11.5—11.12、以及15.7—15.12,对比发现政策期逐渐缩短,针对本次换代,3月下旬北京已经优先出台补助政策,对12.31前完成置换或出手的给予奖励,21年后奖励逐步下降,预计本次淘汰政策期不会晚于今年年底,这将对二三四季度汽车需求产生递增式的利好; 最后,二手车降税政策将二手车企业增值税率由销售额的2%降至0.5%,也相当于对二手车销售变相补贴,将利好二手车交易的活跃度,提升换购需求,随着政策落地,同样对二三四季度汽车需求产生递增式的利好。 从前期政策来看,可以继续发力的汽车政策还包括:减免购置税、添置充电桩、汽车下乡、取消皮卡进城限制等,刺激空间仍然巨大,已经出台的政策从导向上已经开始倾向支持汽车产业的恢复,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投入;因此预计二季度汽车趋势因素和波动因素均将有所提升,但考虑最为有效的购置税减半尚未出台,已出台的补贴政策力度还不够强,产业链传导需要时间,汽车刺激的实际效果可能要暂缓才能体现。
家电尚未见到明确刺激,出口冲击较大 家电方面趋势因素是商品房销售(销售领先一年),波动因素是耗钢系数和出口,趋势因素因为具有领先性,在19年已经定调,年内主要的变化体现在居民收入、成本刺激政策和出口上。按照以往经验,成本刺激政策主要包括“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和“节能惠民”,我国在2008年经济危机以后为了扩大内需提振消费,开启了长达五年的家电消费刺激,对当时的需求起到了较强的提振作用,但后续由于基数大、更新升级周期结束,2012年起,家电行业的增速也重回低谷。
从政策上来说,19年初发改委再次发声“将出台促进汽车、家电等热点产品消费的措施”,截至目前尚未见到有家电政策落地,即便在二季度出台相关的消费刺激,消费-订单-生产的传导也尚需时间。因此,二季度家电内需方面主要依赖于生产的正常恢复,难以带动行业回暖; 家电出口方面,我们已经多次撰写文章对出口进行分析,中长期看,我们可以考虑海外制造业预期、纳斯达克工业板块溢价、出口利润等等,但短期解决出口问题的根源仍然在于海外疫情的控制。实际上,考虑订单和船期的时间差,海外疫情对于国内需求的影响真正传导的时间正是二季度,出口订单回流的可能性很大,市场消息称订单下降的比例甚至有达到50%的可能,二季度实际出口下降是必然的。但疫情结束后海外需求恢复,也不排除国内出口订单快速恢复的可能。
按照国内疫情演化的途径,从加强管控到出现拐点大约一个多月,目前欧美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均有不同程度上的管控,虽然力度不及国内,拐点延续时间可能略长,但鉴于部分国家疫情管控也已初见成效,海外经济政策上的救市力度也明显强于历次“危机”,因此,海外需求预期好转二季度大概率还是可以见到,关注纳斯达克工业指数溢价的引导作用和内外价差的变化;风险在于疫情在其他第三世界甚至第四世界国家的三次爆发。 总结来说,家电二季度波动因素上既没有见到政策的支持落地,也没有见到出口好转的条件,因此环比回升的幅度不宜过分期待,关注政策动向和海外疫情演变对预期节奏的影响。 4. 需求总结 综上,一季度需求呈现强政策预期与弱现实的组合,二季度政策向数据兑现,需求环比回升是确定性的,但政策兑现的节奏即需求回升力度仍有待观察。 根据分析,我们认为二季度建筑业基建发力且强度超过去年同期水平是确定的,但新开工和制造业固投大概率仍是负面拖累,建筑业耗钢整体预期不宜期待过高;制造业消费链条较难恢复到正增长,机械也难一枝独秀,二季度实际耗钢水平仍预期负增长,但市场对于制造业消费需求的整体预期也有可能在二季度开始好转。我们对二季度各行业需求大致给出如下判断:
三、产业去库预期分析 1. 新增产能较少,二季度供应回归利润主导 供应上,产能方面,根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上半年将有新增铁水产能970万吨,但由于疫情原因2020年以来均未释放,970万吨新增量更可能是在二季度或三季度初释放,电炉端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有390万吨新产能在上半年释放;淘汰方面,三月初徐州市发布《2020年五大行业整合整治工作方案》,要求徐州市6月底前再关停5家钢企,整合后仅剩余中新、徐钢、金虹3家,要求新停产的五家钢厂影响年产能约为690万吨(置换到2021年投产),近年来,徐州地区淘汰整合力度较强,本次关停或也将严格执行;考虑技改提升利用系数,综合测算二季度铁水产能增量317万吨,钢产能增量429万吨,若考虑投产和淘汰的进程,二季度的实际影响折合日均铁水产能增0.35万吨,钢产能增0.4万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政策上,二季度更倾向于“稳增长”、“稳就业”等方向,政策重点暂时集中在需求端不在供应,市场上也还没有看到对于产能的政策干扰,因此预计二季度产量在得到充分恢复后,将会回归利润主导。 2. 废钢仍是利润关键,钢材成本下方仍有空间 根据当前长短流程利润的对比,与19年9-10月的利润接近,因此利润支持钢材产量第一阶段恢复至1025万吨附近,按照目前的复产进度,大约需要4周左右可以达到该水平,即当前利润可以支持五品种周产在4月底-5月初回到1000万吨以上。第一轮的产量充分恢复后,考虑国内钢厂铁水废钢比和电炉厂利润,即废钢仍是关键;分品种可能还需要考虑利润轮动带来的检修和转产。
按照富宝废钢日耗数据推算,2-3月长流程废钢需求同比下滑54%,短流程同比下滑82%,综合需求下滑65%;供应端以钢材产量作为基数,自产废钢下降7.7%、以钢材制造业需求滞后一个月为基数(考虑回收期),加工废钢下降27.5%、以汽车报废量和棚户区改造为基数,折旧废钢下降31.25%、进口废钢忽略不计,综合估算供应下滑25.18%;2-3月废钢供应下滑幅度明显小于废钢需求,即一季度废钢社会库存或暂时未被回收的隐形库存有较多累积,且需求缺口较大。
考虑电炉一般在给出50元左右的利润复产,铁水废钢价差在100左右转炉开始提升废钢添加比例。目前电炉峰电0利润附近,铁水-废钢价差80元/吨上下,废钢的使用性价比逐渐提升,钢厂有增加废钢使用量的可能,但考虑到长流程钢厂库存压力大,以保高炉为主,因此废钢使用量的增长预计仍比较温和,库存未必能够快速去化,价格可能开始低位震荡,但若废钢使用量回升,钢材产量将会再上一个台阶,高库存+需求强度不够的背景下,并不能支持产量和利润持续扩张,将会再次开启检修/峰电停产,反作用于废钢价格,有螺旋下行的可能。因此,二季度很难再见到供应维持1025万吨以上的情况。 从估值上考虑目前的需求和利润水平还不支持完全打掉废钢贡献的铁元素,不同来源的废钢回收成本在1400元/吨(社会废钢)-1800元/吨(折旧废钢)不等,折算电炉成本后,钢材在3030元/吨附近存在支撑,绝对底部暂时在2590元/吨附近。
4月中旬和5月中旬会出现两波检修复产 检修方面,前期因为疫情,有很多大型钢厂展开年度大修,根据统计,有两波集中的复产时间,分别在四月中旬和五月中旬,检修钢厂以卷板大厂为主,届时将对卷板供应形成冲击,但制造业现实需求偏弱,且螺纹利润已经高于卷板,关注会否因为利润出现转产的情况。目前了解到已经有不少钢厂在转产螺纹,周产量大概在20万吨左右,预计下周还有一定量。按照历年的检修节奏,夏季还会出现一个卷板的检修小高峰,分布在6-8月不定。 4. 国际铁元素负反馈国内钢材供应 另外,疫情推动下全球的钢铁联动明显增强,我们还需要考虑国际铁元素的供应,即矿石的成本支撑、钢坯进口和出口回流。 根据钢联统计,为应对需求不振带来的影响,全球范围内平均月减产幅度达到了12.5%,折合月产量660万吨,折合月矿石消耗1000万吨左右。虽然目前矿石的港存还不高,但这部分矿石流入中国,叠加二季度矿石发运量环比将增加,历年的5-6月都是矿石的累库周期,那么国内矿石将会受到冲击,若矿石成本支撑下移,给出钢厂更高的生产利润,产量可能进一步扩大;另一边钢坯进口方面根据市场信息大约有70-80万吨方坯在5-6月落地,量级不大,新单方面考虑订单周期,二季度进入市场的可能性不大,钢坯冲击更多体现在情绪上;最后钢材回流方面,主要以板卷为主,钢联统计二季度钢材出口量或将减少至1200万吨,有500万吨转增国内供应。 综合上述判断,我们对二季度分品种供应大致给出如下判断:
5. 二季度去库预估 最后,基于对供需增速的评估,我们对于二季度螺纹、热卷各自的去库给出如下判断: ① 同时使用我们预估的建筑业需求增速2.5%,螺纹产量增速-7.5%,则6.26当周螺纹库存1172万吨,高于去年同期49%;制造业需求增速-4.3%,热卷产量增速-5%,则6.26当周热卷库存455万吨,高于去年同期44%。
② 使用我们预估的产量增速,若要使得6.26当周库存回到19年水平,则建筑业需求增速需要达到7.6%,制造业需求增速需要达到-1.3%;若要回到16—18年的平均水平,则建筑业需求增速需要达到10%,制造业需求增速需要达到-1%; ③ 使用我们预估的需求增速,若要使得6.26当周库存回到19年水平,则螺纹产量增速需要达到-13%(二季度平均产量321.6万吨),热卷产量增速需要达到-8.9%(302万吨);若要回到16—18年的平均水平,则螺纹产量增速需要达到-15.5%(312万吨),热卷产量增速需要达到-9.3%(300.5万吨); ④ 若不存在房地产销售超预期放开/汽车刺激政策进一步大幅放开,库存在二季度回到往年水平可能性不大。 四、策略与总结 1. 单边 螺纹方面,一季度基数偏低,二季度现实需求将会环比明显好转,但基建需要关注资金的持续性,不宜预期过高,房地产在房价、房企利润与资金的共同压制下,有效接力的可能性也不大,新开工难以再创新高,同比预期不佳,测算库存在二季度前也难以回到去年水平,因此螺纹二季度存有下行压力,但基于市场需求预期不看差,震荡顶部下移可能性较大,10合约阶段性支撑在3030元/吨,绝对底部在2590元/吨; 热卷方面,考虑国内制造业恢复仍需时间,海外疫情对出口需求的冲击短期也不好消除,二季度可能是现实需求最弱、风险充分暴露的阶段,同比增速很难恢复正增长,但随着国内消费刺激的落地和海外疫情的控制,二季度也将是预期开始好转的阶段,盘面将呈现弱现实与强预期的博弈,可能出现先跌后稳的局面,转折时间点关注估值和盘面情绪的导向。 2. 套利 ① 多2101卷螺差:需求端建筑业预期明显弱于制造业,叠加季节性上01螺纹淡季热卷旺季,头寸有驱动;且目前估值比较合适,可以开始底仓持有,随着消费刺激政策落地和海外疫情好转进行加仓,若海外制造业预期好转在5月底之前见到,此头寸可以选择安全边际更高的10合约; ② 关注热卷10-01正套、01钢厂热卷利润扩大:目前估值比较合适;主要驱动在于消费预期的好转和海外制造业预期的好转,但在二季度未必能够见到,关注消费刺激政策的落地情况、海外新增确诊拐点以及纳斯达克工业指数溢价,若5月底之前见到指标好转则可以介入; ③ 逢高空05螺矿比:主要驱动在于a.螺纹短期库存压力大于矿石;b.螺纹基差率大于矿石;c.交割逻辑。风险点在矿石供需两端均受到疫情的影响存在极大不确定性,因此阶段性短线操作为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