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季临近,气温逐渐降低,水产等养殖将逐渐退出市场。豆粕和新上市的棉粕等,均对菜粕形成一定的需求替代,给菜粕价格带来一定的压力。此外,过去一段时间,我国进口美国大豆有所增加,未来几个月国内油料的供应必然会由之前的偏紧格局向充裕转变,这也会对国内整个蛋白粕市场构成压制作用。
加拿大菜籽开始上市
随着秋冬季节到来,全球油菜籽产量最大的加拿大油菜籽开始上市。由于9月初加拿大大草原地区出现一定程度降雪,而阿尔伯达省、萨斯喀彻省和曼尼托巴等地区出现霜降,美国农业部下调2019/2020年度加拿大油菜籽产量预估至1950万吨,较上年度减少80万吨。与此同时,加拿大农业食品部发布报告,预估其新季油菜籽产量1940万吨,较上年度减少5%。虽然加拿大油菜籽出现减产,但从季节规律看,短期油菜籽供应仍会增加,这也令近期国内外油菜籽价格有所下滑。从全球油菜籽的供应数据来看,2019年全球的油菜籽产量预期在7280万吨左右。
大豆等油料进口增长
我国对加拿大油菜籽的采购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支撑菜籽菜粕价格,但作为蛋白粕生产原料,大豆对粕类的影响依旧较大。过去几周,我国部分油厂恢复了对美国大豆的采购,数据显示,11月至明年1月份我国进口大豆将在2500万—2700万吨。尤其来自美国西海岸的大豆,价格相对略低,去除新增关税,压榨利润在200—300元/吨。大豆等油料供应充足,自然会增加豆粕的供应,从而会对菜粕市场构成压制作用。
豆粕替代效应仍强
由于国内非洲猪瘟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豆粕需求,豆粕价格相较于菜粕持续偏低,两者价差由以往的600元/吨上下缩窄至目前的400元/吨附近,豆粕对菜粕产生了一定的替代消费。并且近期国产棉籽、葵花籽等上市,棉粕、葵花籽粕等杂粕的供应也随之增加,对菜粕产生一定的替代作用,菜粕走软。
油厂开机率低与消费转淡并存
由于我国进口菜籽数量偏低,国产油菜籽产量仅在300万—400万吨,当前的国内油菜籽库存只剩10万吨左右,这导致国内油菜籽压榨厂的开机率维持在较低的14%上下,并影响了菜粕的产量。然而,随着秋冬季来临,我国水产养殖进入淡季。目前,北方地区的养殖量已经逐渐减少,华东、华中及西南地区也已经进入年度最后阶段。水产养殖逐渐退出市场,必然对菜粕的需求形成压力,并较大程度抵消了菜籽供应偏紧的现状和其对菜粕市场的利多支持。 综上所述,我国国产油菜籽产量已经较低,而进口菜籽也较为有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菜粕市场,但毕竟目前处于加拿大菜籽和国内外大豆上市季节,且我国进口大豆等油料增多,在国内水产养殖逐步退市的需求淡季,国内菜粕市场大概率将表现疲软,且短期内难以改观。 (作者单位:然卡实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