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中美第13轮高级贸易谈判结束。特朗普表示,和中方达成实质性的第一阶段协议,包括数百亿美元农产品交易,且下月将在智利召开中美首脑会议。特朗普对记者说,预计会有价值400亿至500亿美元的新的农产品交易,货币协议和外汇交易包括在美中达成的第一阶段协议中。 400亿—500亿美元农产品,相当于中国要采购6—7成的美国一年农产品出口量,是中国近6年进口美国农产品高峰数量的2—3倍。如果完成这批美国农产品采购,预计国内大豆市场的供应将十分充裕,而国内猪肉的供需缺口也将得到部分弥补。价格上,按照不加25%关税情况下,目前国内猪肉、高粱和DDGS(干玉米酒糟)价格要大幅高于美国。但是美国农产品对中国出口大幅增加后预计美国农产品价格会走高,国内价格可能回落,令内外价差收窄。 油厂大豆、豆粕库存水平中性但可能季节性累库,豆油库存仍旧偏高。从库存水平来看,10月上旬国内油厂大豆和豆粕库存均处于中等略偏低水平。11月开始油厂大豆和豆粕一般会出现季节性累库,加上对美豆进口可能大幅增加,预计后期油厂大豆和豆粕库存压力会上升。豆油库存目前处于同期中高水平,且在小幅累积。 从盘面榨利来看,考虑130元/吨的加工费,正常情况下盘面榨利一般在‐200—0元/吨之间运行。按照3090、3380和3660 元/吨的大豆进口成本,根据10月11日豆粕、豆油1月合约价格估算,盘面榨利分别在230、‐55和‐340元/吨,分别处于盘面榨利的历史超高水平、正常水平的上沿附近和超低水平。也就是说,如果美豆进口成本涨至3660元/吨的高位,按照油粕同比例涨幅,国内豆粕可能还有190—270元/吨的上涨空间,豆油可能也有40—60元/吨的上涨空间。对应国内豆粕价格高位预计在3180—3260元/吨,豆油价格高位预计在6000—6050元/吨,不过如果豆粕消费因进口猪肉增加而下滑,豆油涨幅可能较大。假设后期进口美国猪肉250万吨,按照1:2.7的料肉比,20%的豆粕添加比例,相当于国内豆粕消费下滑135万吨,折大豆消费下滑170万吨,约占进口大豆的2%,比例不算太大,对豆油的支撑可能也较为有限,豆油的价格高位预计抬高至6100元/吨。
图为全球、美国、南美大豆库存消费比 如果按照美豆1000美分/蒲,对应3380元/吨的大豆进口成本估算,国内油粕盘面榨利没有更多的上涨空间。按照美豆950美分/蒲的买入价位,对应3090元/吨的大豆进口成本估算,国内油粕盘面1月榨利还有300元/吨的下跌空间,预计连粕1月价格可能在2750元/吨附近,连豆油1月价格预计在5750元/吨以下。 中美达成第一阶段协议,中国新增购买400亿—500亿美元农产品。该水平是中国进口美国农产品峰值的2—3倍,预计后期国内大豆供给将转向充裕。油厂大豆和豆粕库存处于中等略偏低水平,豆粕利多因素已经有所兑现,且后期油厂大豆、豆粕可能面临季节性累库,豆油库存小幅累积,仍旧偏高。 操作策略:卖出豆粕2001合约,开仓位2970—3000,目标位2800—2900,止损位3030—30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