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
- 积分
- 2869708
- 威望
- 1384882 布
- 龙e币
- 1484826 刀
- 在线时间
- 13082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12-3
- 最后登录
- 2024-11-15
|
美豆一波三折终迎转机 未来走向何方
随着11月26日美国农业部最后一期作物生长周度报告的发布,本年度美国大豆生产接近收官,具体收割进度为94%,这一至慢进度水平将追溯到1996年同期,成为近20年来收割的最慢水平,总产预期也从1.27亿吨滑落至1.25亿吨。目前美国豆农仍在做收割的最后努力,贸易战缓和及CBOT大豆期货价格反弹,使农民重拾收割和收储信心,此前恶劣的天气形势和高昂的收储成本一度挫伤豆农的收割意愿。不过截至25日,美国俄亥俄、肯塔基、田纳西和密苏里仍有10-20%的大豆面积有待收割,爱荷华、北达科他和印第安纳也有一小部分大豆滞留,未来的持续雨雪冰冻天气将使收割依然困难重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质量损失的增加,不排除产量进一步下调萎缩的可能。
美豆收割烂尾导致损产但总产和库存水平仍创历史高位
时间回溯到今年4月,在阿根廷大豆减产近2000万吨、南美2017/18年度大豆总体供应缩减的背景下,美豆打开种植格局,接棒南美大豆生产。此后,在良好的天气氛围下,美豆整体生产形势良好,作物出苗率以及单产潜力达到近几年偏高水平,丰产预期持续放大。
不过从2018年夏季开始,秘鲁寒流不断减弱,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温逐渐转为偏高,平静没多久的太平洋,又开始酝酿一次气候转型。
进入9月,美国天气形势开始紊乱,东南部产区雨水频繁偏多,展现出厄尔尼诺迹象,热带飓风“戈登”“弗罗伦斯”先后挺进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强风暴雨给进入密苏里、南北卡罗来纳等州的成熟收割期的大豆作物带来第一轮摧残,收割进度大打折扣。随后的9月底,北部平原北达科他、明尼苏达北部爆发低温霜冻天气,部分产区出现罕见的降雪,雨雪冰冻天气打乱了农民的收割步伐,恶劣天气的第二轮攻势持续整个10-11月份,使美豆后期收割异常曲折困难,并诱发深层次的作物质量下滑问题,其中爱荷华、内布拉斯加、堪萨斯等部分产区待收大豆出现发芽霉变现象,损产风险突出。
结合长势监测及单产模型,农情遥感对截至9月下旬的美国大豆的单产预测下调至52.3蒲/英亩(3.5吨/公顷),在种植面积为3575万公顷的情况下,美豆总产量预期仍达到1.25亿吨,较初步预期的1.27亿吨损产约200万吨,但较去年的1.2亿吨仍高出了约500万吨的供给体量,仍属创纪录高位水平。
而中美贸易的紧张局势下中国大豆需求缺位,令美国大豆库存积压严重。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18/19年度(始于9月1日)迄今为止,截止2018年11月22日,美豆本年度累计出口1192万吨,同比下降43.3%,对中国的出口量更是只有33.9万吨,而去年同期对华装运量却高达1498万吨,降幅达到95%以上。在此背景下,虽然美国政府实施农产品补贴政策,同时扩大对欧盟等地区的大豆出口量,但杯水车薪,美豆的出口需求还是遭受打压。按照USDA11月供需报告预估,本年度美豆期末库存达到9.55亿蒲式耳的历史纪录高位,在如此高的库存背景下,美豆的小幅损产似乎不值一提,CBOT大豆价格持贸易战主导下的阴跌之势。
G20峰会按下贸易战“暂停键”乐观情绪带动美豆反弹
中美贸易关系从3月份开始甚嚣尘上,5月份以来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7月6日,美国宣布正式对34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25%的关税,主动发起贸易战,随后中国强势应对,海关总署宣布对美豆在内的美国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并于北京时间7月6日12:01正式实施。中美贸易战正式打响,CBOT大豆应声快速下滑,1月合约大豆最低跌至826.2美分/蒲式耳,较4月初阿根廷减产效应带来的高点1060美分,下滑幅度达到22%左右。
11月1晚,关于中美元首通话的重磅消息打破了持续半年多的中美贸易关系恶化的“坚冰”,引发市场对于双方贸易战有望缓解预期,美国大豆价格直接跳涨3.36%,随后CBOT大豆随着两国谈判消息的不确定展开震荡行情,直至12月2日G20峰会中美就经贸问题达成共识,停止相互加征新的关税,美豆收复900美分关口。
不过短期来看,这更多是当前乐观情绪的带动,至于美豆后期上涨高度,则还是要取决于未来中国的采购规模,CBOT的上行幅度也显示了市场的理性。按照USDA11月报告的预估,美豆2018/19年度结转库存约9.55亿蒲式耳(2600万吨),上年同期为4.3亿蒲(1170万吨),前两年为3.01亿蒲、2.04亿蒲,假设本年度库存回落到去年4.3亿水平的话,那么中国需要再采购美国大豆约1400万吨,低于这个体量,届时美豆结转库存还将处于偏高的水平。
那么这个量级,中国能消化吗?
美豆对华出口不可忽视的巴西速度和猪瘟疫情
豆粕作为大豆榨油后的副产品,是养殖业的重要饲料原料。伴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大豆消费量逐年增长,国内大豆供应严重依赖进口。在中美贸易发生摩擦前的2017年,中国国产大豆1455万吨,进口9554万吨,进口量创历史最高纪录,进口依存度超过87%。其中,来自美国的大豆约为3285.4万吨,占进口总量约34%。中美贸易战开启后,中方几乎完全避开购买美国大豆,据海关总署统计,2018年5-10月大豆进口总量分别在969、870、801、915、801、692万吨,其中巴西大豆进口量分别在912、784、704、795、759、653万吨。从数据上来看,贸易战彻底爆发后中国进口大豆的90%以上都来自于巴西。
正常情况下,9月起南美可供出口大豆逐渐减少,中国在10月到1月期间会高度倚赖美国大豆供应。在未来的90天(12月-明年2月)贸易休战期,不仅要预留时间给双方磋商推进,也需要应对来自南美的大豆竞争。目前南美天气良好,大豆播种近尾,巴西当地咨询机构AgRural预计巴西2018/19年度大豆产量料创纪录达1.214亿吨,第一大产区马托格罗索州可能将于12月中下旬开始大豆收割工作,如果天气良好,12月份巴西可能已经完成1%的大豆收获,1月份预计将收获20%的大豆,新季大豆最早将于12月末1月上旬对中国装船,从而对华打开更大的产量和更早的供应格局,美豆的对华出口窗口也将面临进一步挑战,即便如美国农业部长预期,中国将在1月1日后恢复美豆采购,那么美豆所受的销售时间也已然不多,有机构预计美国或已经错失对华最佳售豆时机。
另外,国内非洲猪瘟疫情持续爆发,进口大豆和豆粕需求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自8月份起,非洲猪瘟在我国持续蔓延,生猪养殖行业养殖利润开始大幅下滑,补栏积极性减弱。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截至12月3日,全国已经有21个省份发生79起家猪疫情、2起野猪疫情,并称“短期灭除非洲猪瘟难度极大,做好打持久战准备”,主产区猪价低迷,调运停滞,饲料消费不容乐观,工厂豆粕库存量持续增加,国内豆粕供大于求的状况日益凸。
且10月中旬以来,为缓解国内豆粕供应紧张局面,政府“开源节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调控措施,包括豆粕出口退税取消、印度菜粕进口开放以及降低豆粕用量的饲料标准发布,改善各方主体对远期供应的担忧。根据官方测算,新标执行的话预计有望减少中国大豆需求1400万吨,折豆粕用量1100万吨。
受这一系列因素影响,四季度国内大豆供应缺口明显小于预期,连粕应势震荡回调,豆粕现货价格也跟盘下跌,截至目前沿海部分油厂报价甚至跌破3100元/吨,跌势未有缓解迹象。
综合以上,尽管美豆遭遇近20年来最慢收割季并导致损产,但总产量和库存水平继续领跑,恶劣的天气形势和高昂的收储费用使豆农不堪其苦,急需中国需求归位,而美豆要想恢复往日旺盛的对华出口局面仍有赖于中美经贸关系改善。但从时间节奏看,由于巴西大豆生产进度提前,美豆明年年初将面临南美大豆的更加激烈的竞争,且国内猪瘟形势严峻,终将演绎为持久战,限制了豆粕的消费空间和对美豆的进口量级。G20峰会中美贸易关系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双方都表现出了和谈诚意,不过具体如何展开还需要进一步磋商,最终能否全面达成贸易战停战协议,仍然还有非常多的不确定因素。后期中美谈判进程将是全球大豆市场的晴雨表,需持续关注之。 |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