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193亿美元,较2023年12月末下降187亿美元,降幅为0.58%。
国家外汇局表示,2024年1月,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预期、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上涨,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涨跌互现。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下降。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同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数据显示,中国1月末黄金储备报7219万盎司(约2245.36吨),环比增加 32万盎司(约9.95吨),为连续第15个月增持黄金储备。此外,从单月数据来看,1月黄金增持量出现了环比回升,2023年12月增持量为29万盎司(9.02吨)。
记者留意到,在国际金价回落和美元指数上涨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央行的黄金储备余额虽由2023年12月末1482.26 亿美元小幅上升至1482.29亿美元,在我国国际储备中的占比由2023年12月末的4.30%小幅上升至4.32%,但仍远低于全球14%左右的平均水平。这意味着我国国际储备资产多元化、分散化配置还有较大空间。
外储规模波动属于正常现象
一直以来,金融市场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只要当月美元指数出现上涨,多个国家的外汇储备规模都会因非美资产折算成美元后的金额变少,出现环比下滑的情况。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观察到,2024年1月,美元指数上涨,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涨跌互现。货币方面,美元汇率指数(DXY)上涨1.9%至103.3,非美元货币总体贬值。资产方面,以美元标价的已对冲全球债券指数(Barclays Global Aggregate Total Return Index USD Hedged)下跌0.2%;标普500股票指数上涨1.6%。在他看来,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仍是外汇储备变化的主因。
温彬还称,当前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增长呈现放缓趋势,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依然存在,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的时间延后,导致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今年开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景气度有所回升。生产稳中向好,假日消费旺盛,出口边际转暖,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和外汇市场平稳运行,为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奠定基础。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外汇储备保持稳定,这种技术性的回落属于正常现象,不必过度解读。”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告诉记者。
展望2024年,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表示,汇率和外贸表现及计价币种是影响一国外汇储备的重要因素,综合来看我国外储将保持稳中有升态势。一方面,随着外部制约因素的逐步缓解,人民币汇率将波动回升,大概率再次升至7以内,将驱动私人部门将持有的部分存量外汇资产加快结汇。此外,随着外汇市场预期和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变化,国内结售汇形势也将逐渐改善。另一方面,近期亚太地区出口形势有所好转,在区域贸易合作深化和上下游产业链接带动下,预计2024年我国外贸形势也将逐渐回暖,将稳定外汇收入来源。不过,考虑到目前在国际贸易和跨境资本流动中人民币使用比例逐渐增加,整体波动也将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预计,后期美元指数进一步上涨空间较为有限,汇率折算因素带动外储规模下降的效应会有所减弱;在美联储有望启动降息的前景下,全球资本市场大幅下跌的风险也在趋于缓和,我国外储将继续稳定在略高于3万亿美元这一水平,进而发挥抵御各类潜在外部冲击的“压舱石”作用。
今年年初,2024年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在部署今年重点工作时提出,要完善中国特色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保障外汇储备资产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展望未来,国家外汇局表示,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将为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提供支撑。
黄金储备为何“十五连增”?
“黄金热”近年来持续席卷全球央行,中国央行也于2022年11月正式加入购金队伍,截至目前已经连续十五个月增持黄金,且业内普遍预计这一趋势在2024年大概率仍将延续。
英大证券公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郑后成告诉记者,国际金价在中长期将会呈现“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特征,而美元指数在中期却是大概率下行,两相对比之下,黄金的保值增值属性会强于美元,预计中长期我国央行还将继续增持黄金储备。
世界黄金协会全球研究负责人安凯在2023年12月举行的中国(上海)国际黄金投资论坛期间表示,黄金的长期平均投资回报率相当可观,过去50年期间,黄金投资的年化平均收益率超过7%。
不过,央行的考量远不止中长期的保值增值。世界黄金协会中国区首席执行官王立新此前告诉记者,全球央行增购黄金,绝不是基于金价短期上涨获利,而是从更长远的视角配置黄金。各国央行的储备资产,第一个要求是安全性,第二个要求是很好的流动性,第三个才考虑到回报。央行持续增持黄金的一大目的是分散自身储备资产的构成,减少对某一主权货币的过度依赖,另一方面则是看中黄金在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加大趋势下的避险功能,有助于降低储备资产的波动幅度。
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认为,我国央行增持黄金很可能是一项中长期的战略性举措。展望未来,美联储货币政策可能维持中性偏弱的态势,这也意味着,未来两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美元贬值将是一个大概率事件。此外,我国货币政策基调也将稳健偏松,低利率趋势有望延续。在这种大背景下,增持黄金对提升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整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黄金具有金融和商品的多重属性和避险、抗通胀、长期保值增值等优点。在国际储备组合配置中加入和动态调整黄金储备,可调节与优化国际储备整体风险收益特性、多元化与再平衡国际储备资产,有利于统筹与维护国际储备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表示。
庞溟指出,目前黄金储备在中国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仍然较低,黄金储备总量与中国经济体量和外汇储备总量仍不匹配,再考虑到金融安全、储备资产多元化等方面的要求,我国央行未来还有继续增持黄金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