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
- 积分
- 2874674
- 威望
- 1387366 布
- 龙e币
- 1487308 刀
- 在线时间
- 13156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12-3
- 最后登录
- 2024-11-24
|
深度分析:西南钢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钢厂篇
去年以来,整个钢铁行业都充斥着“寒冬”的氛围,尽管这场寒冬在西南地区,像云贵这样的市场2021年就开始感受寒意,但今年钢铁企业持续亏损,钢贸商连续暴雷,深深的寒气还是渗透到了每个钢铁行业从业者的身体,每个人都在这波周期内煎熬着,等待着。
越是寒气逼人,大家越是焦虑。但我认为,越是这种时候越需要冷静。作为企业,当前的重大决策直接影响未来的生存发展,找不到正确的方向,没有可行的策略,再大的体量都会在寒冬中被冻伤。如果伤筋动骨,在更长远的周期、更复杂的市场,可能更难有转势的机会。对于从业者,如何在大环境和小行业都不乐观的背景下,继续生存和发展,抓住危机带来的机遇,是考验对本行业理解和认知的大学问。基于以上问题的存在,我打算跳过对危机的应对,聊一聊我对西南钢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一些思考,给各方一些思路来理解西南地区问题。钢铁行业主要的参与方是钢厂、钢贸、协会,本期我就说说对西南钢厂发展趋势的思考。
一、增加产业集中度是大势所趋
增加产业集中度,在钢铁行业说了很多年了,不管是提升原料端和市场端话语权,提升钢铁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区域协同效果,还是稳定企业利润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市场层面的理解其实有两个,一个是通过兼并重组实现产业集中,另一个是通过市场淘汰减少现有企业数量和产能。
首先,通过兼并重组实现产业集中是各方都能接受和理解的一种方式,但在西南地区其实是一个最难实现方式。里面存在两个问题:
1、国企和民企如何兼并重组。混改这个话题在钢铁行业说了很多年,但是极少看到实质推进和成功案例,截止当前看到的都是国企整合国企,民企兼并民企。从我对西南地区的研究来看,国企和民企通过混改实现产业集中暂时很难有实质突破。西南四省,每个省都有一家大型国企,每个省也伴随很多民企。攀钢,水钢,重钢,昆钢已经基本完成与国内大央企、大国企的重组,次一级的重组规划自己说了不算,短期也不可能出现。当前西南地区各个钢厂之间有合作,但更多是竞争,关键是在这么狭小的区域内进行整合以后的企业,除了再进入本区域竞争,很难实现企业的良性突破,是一个高代价低获益的选择。
2、如果国企与民企整合的这一步很难走,那就只能寄希望于民企之间的整合。西南地区的民企也有一堆问题,个别民企已经完成了与国内大企业的重组;个别本地民企正在建设新产能,很明显是想走独立发展的道路;其他的民企既在新投产能,又没有明确拒绝与大型企业的合作,态度晦暗不明。我认为,西南地区民企之间的整合未来几年是会出现的,大概率会在本区域内福建籍企业之间实现,主要考虑福建籍企业通常相互持股,经营理念相近,产品重合度高。例如四川地区的短流程或者云南地区的长流程福建籍钢厂。
其次,通过市场淘汰减少现有企业数量和产能。这是最市场化解决西南地区地区产业集中度的方式,但也是钢厂最难承受的方式。一方面,确定的会出现钢厂因激烈竞争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最终导致企业不得不放弃自主经营权;另一方面,淘汰的结果不一定是与其他企业重组或者被兼并,因为当前行业下行趋势背景下,不大会有企业接盘。如果没有其他的良性退出机制,那么很可能出现房地产那样,债务进入银行或者社会,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但又很可能出现的情况。
二、电炉优势将会显现
这是一个在当下很难被人认可的结论,因为在2023年,电炉企业的整体利润状态是要比高炉企业差的,多数人认为电炉企业将长期弱于高炉企业。那么我们就要分析今年电炉为何比高炉差。
1、废钢价格过高,废螺差出现历史最小差值。今年废钢价格高的原因有几个,一个是房地产降温带动的拆房减少,地产废钢产出量下降。同时加工业阶段性订单下降,也导致制造业的废钢产出不稳定。一个是尽管电炉企业的产量在国内总产量的占比只有15%,但不同于高炉企业,废钢是电炉企业的几乎唯一原料,折算成数量就很大了。而高炉企业上半年依然保持相对较低的铁钢比,也就是高炉企业也保持了对废钢旺盛的需求。供减,需增,供需错配导致了废钢价格异常坚挺,我判断这一状态至少在2024年还将持续。
那么问题来了,尽管大家都知道电炉企业比高炉企业难,但今年西南市场多次出现废螺差无限接近的行情,就知道电炉企业到底有多难了。这也是导致今年西南短流程企业产能利用率特别低的最主要原因。
2、电炉企业选址是问题。一般钢铁企业的选址除特殊历史原因外,都有一定的科学逻辑可循。要么贴近市场,要么贴近原料地或者物流成本极低之地。但纵观西南地区的电炉企业,只有少数贴近市场,多数都在边远的地市。除了环保压力小和政府政策支持外,没有太明显优势,导致这些企业在行业困难时期感觉更加困难。
3、产品定位偏离初衷。电炉冶炼的优势很多,但我认为最大的优势是对需要复杂冶炼工艺产品的生产优势,也就是电炉更适合生产用于加工制造类的高附加值钢材,但西南地区的电炉企业多以低端建材产品为主,HRB500这一类具备生产优势的品种也因为产量太大,加价被打的很低,体现不出增利。云南个别差异化的企业,也因为无缝管区域内需求小,需要极大的辐射半径等等原因实现了差异化竞争,但没有实现差异化增利。
由此可见,西南电炉企业的生存状态不佳还是有一定自身原因。但从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建材需求的趋势性下降,加工用材在整体钢材产品中的占比将逐渐上升,四川和重庆这些制造业较为发达的市场刚性的需求一直都有,只要愿意产品转型,电炉企业的优势会逐渐显现。
三、钢铁产能将向沿江、沿海集中,钢铁将成为区域产业
不管这一轮钢铁行业的寒冬要经历多久,产业集中度是以整合还是淘汰的方式实现,但可以看到的一个共识是,随着西南区域内钢材需求的下降,区域内的产能和产量早晚要下降。而华东这些市场需求相对稳定的地区,沿江、沿海这些原料物流成本优势很大的地区,钢铁企业的经营状态会依然良好。出现这一情况的核心不是企业管理者的能力差距,而是区域成本差距。因此,在经历这一轮供需的下行期后,钢铁企业的分布会向沿江、沿海区域集中,钢铁将成为区域性产业,要关注的只是挤出来的产能如何向区域外转移。
四、钢铁企业向“三化”发展
1、交易金融化。螺纹钢(3796, -15.00, -0.39%)在国内期货市场已经是最主要的交易品种,几乎产业链的所有参与者都在进行相关交易。而今年期现为代表的金融工具已经对市场造成巨大影响。作为钢铁企业,在产业链中既有资源优势,又有专业优势,实现相关的金融化改造难度不大,随着企业经营压力和风险上升,主动或者被动都将参与到金融工具的使用上来。其中,除了最传统的汇兑、套保的业务,在冬储这种特殊时期,或者下游贸易商过度参与期现之后对市场秩序的扰动风险对冲需求也会逐渐上升。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西南地区会有更多的期货交割品牌出现,也将迎来自己的期货交割库。而应对贸易商过度参与期现手段之一就是钢厂直接参与期现,说不定期现交易会成为钢厂的主要销售渠道之一。
2、管理数字化。这些年,钢铁企业都在推进自身的管理现代化改造。企业管理的扁平化后,企业管理视野的宽度大幅上升,深度大幅压缩,只有数字化的管理能够监控企业运行的全貌。随着西南地区市场竞争加剧,未来企业管理的核心将呈现:财务>营销>技术>制造,那么更精细化的数字化企业管理,既是管理效能提高的需要,也是人力资源优化的成本压减需要,数字化大势已经不可挡。
3、生产智能化。长期以来,西南区域内新产品的研发多集中在少数企业,更多的企业致力于现有低端批量产品的持续生产。那么智能化的生产足以满足企业基本的生产需求,还能持续降低生产环节成本。当前,西南地区的市场竞争已经导致企业经营压力上升,与超低排上升约150元/吨的成本无法转移相比,智能化的生产提升的及时效益更将更加突出。
综合来看,西南地区市场更像是一个全国市场的缩影或者预演,很多当前特有的问题早晚会成为其他市场的共性问题。比如最近全行业在说的钢厂已经陷入越亏越生产的囚徒困境。从西南市场就可以明显看到,钢厂的减产不全是钢厂自己说了算,因为哪个钢厂在当地都是就业和税收的支柱企业,牵涉的是上下游更多的相关利益,哪一级政府都不会轻易同意。何况整个西南地区的钢企这几年基本完成了搬迁或者产能改造,大量的贷款已经形成,减产或者停产会直接导致资金链压力。何况当前还能够通过价格竞争实现销售,通过挖掘生产端的成本潜力,提升采销端的竞争能力,还是能够形成相对的竞争优势。所以减产减不下来,与其说是囚徒困境,不如说是纳什均衡。
未来西南地区的钢厂,肯定会面临高于国内其他地区的压力,下游需求持续下降,上游原料价格高于全国,中间钢厂竞争加剧利润被虚耗,最终都将回归市场化的退出道路。结局是可预见的,但过程是极艰难的,也许这就是我们要见证的时代。 |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