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橡胶期货上市三十周年 | 合盛农业集团CEO李雪涛:从欧洲到亚洲,从伦敦到上海 定价中心变迁见证中国橡胶期货“起锚”
- UID
- 2
- 积分
- 2874674
- 威望
- 1387366 布
- 龙e币
- 1487308 刀
- 在线时间
- 13156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12-3
- 最后登录
- 2024-11-24
|
天然橡胶期货上市三十周年 | 合盛农业集团CEO李雪涛:从欧洲到亚洲,从伦敦到上海 定价中心变迁见证中国橡胶期货“起锚”
1993年,天然橡胶期货在上海上市,期货市场正式融入我国天然橡胶事业的发展版图。同年,李雪涛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此后加入中化集团旗下的中化国际橡胶有限公司,与天然橡胶产业结下不解之缘。
在从业的30年里,李雪涛的工作始终与橡胶紧密相关——先是远赴阿联酋迪拜、埃及等地开拓中化国际对中东、北非的轮胎出口贸易,后来又做了4年合成橡胶进口,2002年起全面负责中化国际的天然橡胶业务。
在中化国际2016年完成对新加坡合盛农业集团并购,将天然橡胶业务整体装入合盛农业后,2020年6月底,李雪涛任职合盛农业集团执行董事和首席执行官(CEO),全面负责公司的战略规划、预算制定以及对日常经营事务进行管理和决策。
据记者了解,合盛农业集团是新加坡主板上市公司,拥有全球最大的商业种植园和37家橡胶加工厂,2022年销售量143万吨,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0%,是全球领先的天然橡胶企业以及天然橡胶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者。2023年4月底,海南橡胶完成对合盛农业68%股权的收购,成为合盛第一大股东,中化公司依然持有29%股份。双方的战略联姻使得“新海胶”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全产业链科技集团,拥有天然橡胶加工能力260万吨,约占全球的20%;年加工量180万吨,约占全球的15%;年贸易量310万吨,约占全球的22%。
丰富的从业经历使得李雪涛对于全球天然橡胶产业格局了然于胸。恰逢今年是中国天然橡胶期货上市30周年,天然橡胶期货给中国橡胶产业带来哪些变化?全球橡胶定价中心近百年来又经历了哪些变迁?带着这些问题,上海证券报记者日前对李雪涛进行了采访。
全球橡胶定价中心的三次变迁
在李雪涛看来,大宗商品交易始终要依附于现货与产业——要么依附于产区,要么依附于销区。具体到天然橡胶,销区定价的逻辑贯穿了过去近百年。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伦敦凭着巨大的橡胶消耗量,推出了世界最早的天然橡胶期货,一举成为全球天然橡胶的交易中心。
此后随着“日不落帝国”金融地位逐渐衰落,以及轮胎制造技术转移,全球天然橡胶定价中心开始从欧洲移向亚洲,第一站便是日本东京。“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是国际金融中心,轮胎业很发达,消耗量很大,配合着现货定价权,东京商品交易所(TOCOM)三号烟胶片期货成为当时天然橡胶贸易的重要参照。”李雪涛说。
1985年,以美国为首的G5集团签订“广场协议”,日元被迫大幅升值,最终造成日本经济长期停滞,世界橡胶贸易中心也从东京转向了新加坡。上世纪90年代,新加坡商品交易所(SICOM)成立(前身为新加坡树胶总会土产交易所),成为当时全球交易20号胶期货的唯一场所。
“新加坡能够成为全球橡胶定价中心,是与其产业政策息息相关的。新加坡以港口立国、以贸易立国,包括国际领先的轮胎商都在新加坡设立天然橡胶采购总部。所以说,新加坡并不是部分观点认为的产区定价,更应该视为一个国际销区。”李雪涛告诉记者。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伴随国内汽车工业突飞猛进,轮胎业的高精尖技术也从日本、韩国转移到了中国。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消费国和进口国,年消费量在全球消费量中的占比超过40%。在此过程中,上海期货交易所(下称“上期所”)天然橡胶期货市场规模大幅提升,自2006年起全面超越世界同类品种。
“当时随着我国橡胶进货量越来越大,上期所天然橡胶期货发展势头很好,但同时也有痛点——天然橡胶国际贸易多以美元结算,这使得以人民币结算的天然橡胶期货难以争夺国际定价权。”李雪涛表示。
“直到2019年,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下称INE)20号胶期货上市,迈出了很重要的一步。”李雪涛认为,“INE20号胶期货采用净价交易、保税交割,覆盖境内境外两个市场。INE开市后,中国橡胶期货真正走向国际化,中国消费对国际橡胶定价的实际影响力得到了体现。自此,SICOM等海外交易所橡胶期货品种正式成为中国的跟随者。”
外资企业争相融入“上海圈子”
早在2002年全面接手中化集团天然橡胶业务时,李雪涛和团队便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规划:中国将来一定是橡胶制品制造大国,一定是轮胎制造大国,也一定是汽车的制造大国;要充分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利用好期货现货两个市场。
回顾中国天然橡胶期货30年的发展历程,李雪涛多次感叹“不容易”,他说:“中化国际橡胶有限公司在1996年成立期货部,专门从事套期保值业务。当时参与了海南中商所的橡胶期货,可谓一段惨痛历史。当时海南期货品种在风控体系上并不规范,假仓单等风险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1997年爆发了大面积交割违约。”
资料显示,1998年8月,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期货市场的通知》,中国证监会据此对期货市场进行了大力治理整顿。清理整顿后,期货市场格局由原来的14家期货交易所合并为上海、大连、郑州三家,海南中商所就此落下帷幕。
“当然,上期所的橡胶品种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李雪涛回忆道,“2003年,上期所天然橡胶期货合约在16000元的高位突然杀跌,连续收出三个跌停板。为避免出现更加极端的行情,上期所根据规则做出了‘扩板’决定,中化集团作为当时的理事单位也积极建言献策,事后看是非常英明的决策。”
“大家都是从风险教育中逐步走出来的。”李雪涛说,“如今,上期所的交易规则已十分成熟,我国的法律法规保障也更加健全,机构参与者的自我要求也更加严格。上期所品种不但运行稳健,更成为了海外同行的学习对象,例如SICOM的自动撮合数据交易就借鉴于上期所,我们期货市场在技术创新上输出了不少中国智慧。”
随着上期所产品体系日益完善,市场功能日益发挥,李雪涛明显感受到,有越来越多的橡胶产业实体正在进入中国市场。“自INE上市原油、20号胶期货等国际化品种之后,境外参与者的占比是在持续提升的。特别是近三五年,很多过去在新加坡的企业来上海开设公司,招募中国员工参与上海期货市场,尝试融入上海的产业圈子。”
“这三五年做天然橡胶贸易,如果你不懂中国市场,你就不知道价格形成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我国天然橡胶市场参与者多、市场容量大、韧性强,我们应该对自己充满自信。”李雪涛说。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