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期货量化学习 | :期货量化 |
返回列表 发帖

美联储加息进入“暴走”模式 金银跌出投资价值

美联储加息进入“暴走”模式 金银跌出投资价值

来源:期货日报

  A[持续高通胀令美联储很不安]

  进入2022年三季度,美联储显然对持续且顽固的高通胀问题感到焦躁不安,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到副主席、各个地方联储主席发言口径越发一致,概括起来就是:目前的通胀水平高得不可接受,必须持续加息遏制通胀,直到通胀水平回落至可接受的水平为止。而把当下美国的通胀数据和美联储多年来坚持的物价稳定目标“2%或平均2%的通胀水平”相比,美联储和正在面临年底中期选举的民主党政府显然都十分沮丧,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大规模救市措施投放的美元票子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通胀完全控制不住。

  美联储焦躁的真正原因是经过年初的几次加息,通胀基本“岿然不动”。8月10日公布的美国7月CPI同比上涨8.5%,7月核心CPI同比上涨5.9%,CPI虽然较前值9.1%大幅回落60个基点,但美联储看来完全无法接受;7月PPI同比增长9.8%,7月核心PPI同比上升7.6%,仍接近历史高位。9月13日公布的美国8月CPI同比上涨8.3%;8月核心CPI同比上涨6.3%;8月PPI同比增长8.7%,核心PPI同比上升7.3%;能源成本下降,实际上就是原油(78.32, -0.18, -0.23%)价格下跌是推动8月PPI回落的主要原因。而原油价格下跌,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美国政府上半年以来大力释放战略石油储备,希望通过控制原油价格控制汽油等油品价格,进而抑制高通胀。

  再看美联储最重视的PCE通胀指标,7月PCE物价指数同比增长6.3%,同比增速仍处于近40年以来的历史高位;7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增长4.6%,为去年10月以来最小增幅。但即便如此PCE通胀水平也是美联储长期坚持的2%稳定物价水平的两倍多,绝对不可接受。

  9月16日,密歇根大学公布的1年通胀预期终值4.6%,为2021年9月以来最低;5年通胀预期初值2.8%,为2021年7月以来最低,预期2.9%。至此我们可以得出初步结论:美联储在3月、5月、6月、7月的4次加息似乎只是降下了通胀预期,而没有降下真正的通胀,这是让美联储焦躁不安的真正原因。为了加速遏制通胀,美联储除了继续加息别无选择。

  B[美联储加息进入“暴走”模式]

  9月21日,美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宣布,将政策利率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从2.25%—2.50%上调到3.00%—3.25%。至此,美联储从今年3月起已连续5次加息,并且从6月开始美联储最近三次会议每次都决定加息75个基点,保持着1994年11月以来最强劲的单次加息力度。同时美联储宣布,超额准备金利率(IOER)也上调75个基点,从2.4%升至3.15%。本次加息幅度符合市场预期,决策得到全体FOMC投票委员支持。决议声明中,美联储再度重申继续加息是适宜的,高度关注通胀风险,继续强烈承诺要让通胀率降至联储目标水平。会后更新的点阵图显示,多数美联储决策者预计到年底还得合计加息125个基点,利率预期中位值显示,利率明年达到的峰值为4.6%,比市场之前预计的峰值4.5%还高,意味着联储的加息力度最终比市场预期还大。

  为了遏制顽固的高通胀,美联储点阵图预期年底升息将达4.5%,本轮加息曲线可谓是最近20年以来最陡峭的。而根据最新的CME“美联储观察”,美联储11月加息50个基点至3.50%—3.75%区间的概率为23.8%,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为76.2%,看来美联储连续4次加息75基点越来越接近现实。5月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决定6月1日开始减少其持有的美国国债、机构债务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计划2022年6—8月每月减持总上限为300亿美元美国国债和175亿美元机构债务和机构MBS;3个月后,即9月开始每月国债和机构债务及MBS上限分别增加至600亿美元和350亿美元。可现在接近9月底,看看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几乎看不到任何实质下降,美联储6至8月的缩表计划基本落空。这说明美联储本轮紧缩困难重重,想顺利让通胀降下来,又尽量不伤害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软着陆”,基本不可能。

  C[贵金属迎来投资配置窗口]

  在美联储连续3次加息75个基点之后,在全球迅速引发跟风加息大潮。英国和挪威央行都如期加息50个基点;瑞士央行9月22日加息75个基点,结束持续8年的负利率政策;9月20日瑞典央行曾意外加息100个基点,为近30年来最激进的紧缩举措;越南加100个基点,两年来首次加息;印尼和菲律宾的央行各自将政策利率上调50个基点;南非连续两次加息75个基点。

  但全球大规模加息引发了很多不安,近期世界银行发布最新的研究报告《伴随着加息,2023年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上升》指出,随着世界多国央行同时加息以应对通胀,可能会在2023年走向全球衰退。根据该报告的模型,为了将全球通胀率降至与其目标一致的水平,各国央行可能需要将利率再提高2个百分点。如果这伴随着金融市场压力,全球GDP增长将在2023年放缓至0.5%,人均GDP则收缩0.4%,符合全球衰退的技术定义。

  除了世界银行,主要由发达国家组成的经合组织(OECD)也发文警告全球经济存在“超预期下滑”的风险。9月26日,OECD在最新发布的中期经济展望中表示,对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仍为3.0%,但2023年将进一步放缓至增长2.2%,低于此前预计的2.8%。OECD预计,今年G20总体通胀率为8.2%,2023年为6.6%;预计美国今明两年通胀率分别为6.2%、3.4%。种种迹象显示世界范围的经济减速和衰退会比预想更快到来。

  如果审视美国自身,经济衰退的征兆早已显现。例如8月31日公布的美国8月新版ADP就业人数仅增加13.2万人,预期增加30万人,这一数据和最近几个月的美国非农就业数据严重背离,显示美国就业良好很有可能有“猫腻”。最近亚特兰大联储GDPNow模型将美国三季度实际GDP增速预估下调至0.5%,较9月9日的预估1.3%、9月7日的预估1.4%和9月1日的预估2.6%大幅下调。美国公众同样对现状感觉不佳:美联社9月15日发布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71%美国民众认为国家经济情况糟糕,仅29%受访者表示良好;此外,61%受访者不赞同美国政府处理经济的方式,72%受访者认为美国正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

  经济变坏最具说服力的证据似乎是美国目前的国债市场,美联储连续激进加息,各期限美债收益率一路飙升,9月21日美市盘中,10年期美债收益率日内升幅扩大7个基点至3.64%,刷新11年最高;2年期美债收益率日内升幅迅速扩大16个基点至4.12%,再创15年高位;至9月23日基准10年期美债收益率盘中升破3.80%,保持连续创10余年新高之势;对利率更敏感的2年期美债收益率盘中曾站上4.20%,创2007年来的近15年新高。美国2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曲线倒挂加剧,利差为负50个基点;长短债美债收益率曲线趋陡,这是进一步警示衰退的真正信号。

  金银在美联储暴走式加息中连续破位下跌,金价(1632.98, -3.22, -0.20%)跌破疫情期间的关键支撑1680美元/盎司一线,在跌向疫情暴发初期的最低点1451美元/盎司的路上已经“无障碍”;银价跌穿疫情期间总涨势的61.8%回撤位18.6美元/盎司之后,也处于“无底式”下跌过程中,全球经济减速的大背景也令白银(18.32, -0.01, -0.08%)的工业需求难以支撑银价。

  整体来看,美欧为遏制通胀的激进加息进程还未结束,经济虽有减速危机但是还没有进入衰退,特别是还没有进入失业率大幅上升的衰退,因此利率水平重新下降和新的量化宽松(QE)似乎离得还远。但凡事都有万一,一旦美欧经济减速加快到来,一旦俄乌冲突导致能源危机更加严重,一旦地缘冲突向印太转移……加息都将提早结束。加息周期的尾声,金银下跌中可能筑底并开启真正的中长期涨势,这时的确是非常难得的贵金属投资配置窗口。让人心动的是,这一珍贵的机会可能就在今年年底附近。(作者单位:冠通期货)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期货论坛 - 版权/免责声明   1.本站发布源码(包括函数、指标、策略等)均属开放源码,用意在于让使用者学习程序化语法撰写,使用者可以任意修改语法內容并调整参数。仅限用于个人学习使用,请勿转载、滥用,严禁私自连接实盘账户交易
  2.本站发布资讯(包括文章、视频、历史记录、教材、评论、资讯、交易方案等)均系转载自网络主流媒体,内容仅为作者当日个人观点,本网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不对该类信息或数据做任何保证。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能依靠信息而取代自身独立判断,不对因使用本篇文章所诉信息或观点等导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发布资源(包括书籍、杂志、文档、软件等)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仅供个人免费交流学习,不可用作商业用途,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任何责任。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谢谢合作!
  4.龙听期货论坛原创文章属本网版权作品,转载须注明来源“龙听期货论坛”,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本论坛除发布原创文章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若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并涉及版权问题时,请及时联系删除。联系方式:http://www.qhlt.cn/thread-262-1-1.html
如何访问权限为100/255贴子:/thread-37840-1-1.html;注册后仍无法回复:/thread-23-1-1.html;微信/QQ群:/thread-262-1-1.html;网盘链接失效解决办法:/thread-93307-1-1.html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