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期货量化学习 | :期货量化 |
返回列表 发帖

中国大豆自产量可增三倍,这项技术何以神奇?

中国大豆自产量可增三倍,这项技术何以神奇?

  原标题:中国大豆自产量可增三倍,这项技术何以神奇?

  2021年全国大豆产量仅为1640万吨。创始团队称,现有玉米种植面积,如果80%进行带状间套种植,可多产大豆5544万吨;即便是只有50%,也可多产大豆3465万吨。

  为防止食物自给率持续下降,中国在重提大豆振兴计划后,再次要求“扩种大豆和油料”。扩种大豆和油料,关键在于耕地面积,这就需要更好地解决玉米、大豆争地的现实问题。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正是保障玉米生产稳定、提升大豆供给能力的有效途径。2022年,农业农村部决定在全国大范围推广这一技术。“支持西北、黄淮海、西南和长江中下游等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加快推广新模式新技术,逐步推动大豆玉米兼容发展。”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到底有何神奇之处,值得全国推广?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杨文钰及其团队是该技术的创始团队。近日,杨文钰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表示,这一技术起始于2000年,历经超过20年的不断创新,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破解了间套作高低位作物不能协调高产与绿色稳产的世界难题。尤为重要的是,该项技术应用前景广阔。现有玉米种植面积,如果80%进行带状间套种植,可多产大豆5544万吨;即便是只有50%,也可多产大豆3465万吨。

  中国大豆近年来一直是进口量远大于自产的格局,从数据上看,2020年,中国大豆进口突破1亿吨,2021年全国大豆产量仅为1640万吨。

  技术优势及效果

  玉米、大豆都是大宗农产品
,在中国需求量大,仅靠单作难以满足需求,争地矛盾是长期困扰国内粮食安全的一大难题。杨文钰称,将传统的玉米-大豆间套作模式创新,形成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该技术具有高产出、机械化、可持续、抗风险等优势。

  杨文钰称,应用该技术后,既增加农民收入,又在不减粮的前提下增加优质食用大豆供给。

  具体来说,该技术通过高秆作物与矮秆作物、碳三作物与碳四作物、养地作物与耗地作物搭配,带状间作和套作系统土地当量比分别达到1.42和2.36(分别相当于1亩地产出1.42和2.36亩地的粮食);同时,应用该技术后的玉米产量与原单作产量水平相当,新增带状套作大豆130~150公斤/亩,带状间作大豆100~130公斤/亩;亩增产值400~600元。



  除了研制出适宜带状间作套种的播种机、植保机及收获机,实现播种、田间管理与收割全程机械化以外,该技术还根据复合种植系统中玉米、大豆需氮特性,玉米带与大豆带年际间交换轮作,自主研制了专用缓释肥与播种机,优化了施肥方式与施肥量,一次性完成播种与施肥作业,每亩减施纯氮4公斤以上。此外,根据带状复合种植系统的病虫草发生特点,通过研发综合防控产品,创制了播前封闭除草、苗期茎叶分带定向喷药相结合的化学除草新技术,农药施用量减少25%以上。



  值得关注的是,该技术将高秆的禾本科与矮秆的豆科组合在一起,二者的互补功能对抵御自然风险,特别是在耐旱、耐瘠薄、抗风灾上显示出突出效果。相对单作玉米或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后,作物根系构型发生重塑,既增强了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又增强植株的耐旱能力;行向与风向一致,宽的大豆带有利于风的流动,降低玉米倒伏。

  杨文钰称,在经济效益上,该技术有效弥补了单一玉米或单一大豆种植因其价格波动带来的增产不增收问题。

  具体来说,在保证玉米稳产的基础上,增收一季大豆,粒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较单作玉米在成本投入增加191.5元/亩的条件下,亩产值高563.5元、亩增利润高372元;鲜食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亩均增效1300元,青贮饲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亩增效1100元。

  该技术的大面积应用,将来带来突出的社会效益。杨文钰提到,不仅可增加单位面积纯收入,而且在玉米总产不减的同时,新增加的粒用大豆可缓解我国食用大豆供需矛盾;青贮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与混合青贮技术可为草食畜牧业提供优质混合青贮饲料;全程机械化作业可有效缓解农村劳动力紧缺的压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在生态效益方面,他说,相对传统玉米-甘薯套作,该技术减少土壤流失量10.8%、地表径流量85.1%;相对传统单作,带状复合种植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20%、增加土壤总有机碳7.24%、增加作物固碳能力18.6%;同时,利用生物多样性、分带轮作和小株距密植降低病虫草害发生,农药施药量降低25%以上,用药次数减少3~4次。

  国内应用及走出国门

  随着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参数的日益完善,技术应用效果越来越显著,逐步由四川走向全国。2019年3月,国家《大豆振兴计划实施方案》公布,明确提出要重点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等增产增效技术;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大对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推广的支持力度”。

  据不完全统计,该技术成果从2003年至2020年累计推广8960万亩,其中,四川省推广应用5316万亩,技术覆盖率达到75%以上。

  2019年,该技术被遴选为国家大豆振兴计划重点推广技术。随后,经过国内院士团队的第三方评价,一致认为:“该成果在间套作理论、技术、机具和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整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杨文钰称,巴基斯坦从政府到学界高度认可该技术,他们一致认为,该技术是解决巴基斯坦大量进口大豆的唯一有效手段,将在全国大力推广该技术。此外,四川农业大学与巴方相关大学决定合作建设巴基斯坦国家作物带状复合种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此同时,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已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列为中巴经济走廊项目。

  虽然外界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寄予厚望,希望通过大面积推广,解决中国玉米、大豆争地这个纠结多年的现实矛盾。不过,该技术仍然有进步空间。

  杨文钰提到,在种质资源方面,适宜不同区域强耐荫大豆品种缺乏;在农机具方面,高效率、智能化全程机械化配套农机具仍有待研发与应用等。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期货论坛 - 版权/免责声明   1.本站发布源码(包括函数、指标、策略等)均属开放源码,用意在于让使用者学习程序化语法撰写,使用者可以任意修改语法內容并调整参数。仅限用于个人学习使用,请勿转载、滥用,严禁私自连接实盘账户交易
  2.本站发布资讯(包括文章、视频、历史记录、教材、评论、资讯、交易方案等)均系转载自网络主流媒体,内容仅为作者当日个人观点,本网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不对该类信息或数据做任何保证。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能依靠信息而取代自身独立判断,不对因使用本篇文章所诉信息或观点等导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发布资源(包括书籍、杂志、文档、软件等)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仅供个人免费交流学习,不可用作商业用途,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任何责任。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谢谢合作!
  4.龙听期货论坛原创文章属本网版权作品,转载须注明来源“龙听期货论坛”,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本论坛除发布原创文章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若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并涉及版权问题时,请及时联系删除。联系方式:http://www.qhlt.cn/thread-262-1-1.html
如何访问权限为100/255贴子:/thread-37840-1-1.html;注册后仍无法回复:/thread-23-1-1.html;微信/QQ群:/thread-262-1-1.html;网盘链接失效解决办法:/thread-93307-1-1.html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