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
- 积分
- 2869708
- 威望
- 1384882 布
- 龙e币
- 1484826 刀
- 在线时间
- 13082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12-3
- 最后登录
- 2024-11-15
|
【春播意向】江苏植棉意向稳中略增 三因素困扰棉农
中国棉花信息网专稿 “立春”已至。虽然春耕在即,但作为长江流域传统棉花主产区之一的江苏省南通、盐城及扬泰徐淮连等地市,棉花生产备耕尚无起色且后势难料。连续多年的种植面积、社会产量大幅下滑,有来自国家棉花产业政策调整的影响,更有比较效益差、产销风险高、机械化程度低等多重复杂原因的胶着。目前江苏已无连片种植的棉花,全省预估的约二三十万亩棉花,多由一些农业科研院校品试种植,或由留守老农在家前屋后、实边隙地小块种植,已是不作农业部门统计的游余面积。由于当前影响棉花种植意向的元素较多,具体确定江苏新一年植棉意向还为时稍早,但据本网信息员对苏北老棉区部分信息采集点调查了解,基本情况是维持2020年的种植面积基础上略有增加。具体原因,一是农业科研院校的棉花品种试验面积会继续保持,从几十至几百亩不等。二是2020年棉花收购报价高于2019年,江苏籽棉均价超过每公斤7.00元,尽管不为农民所满意,但在近两三年中是最高的,对于地处长江下游传统棉区因灾减产程度较轻的农户而言,亩均植棉收入比前两年高出100-150元,加上政府的植棉补贴由过去的每亩266元增加到500元,亩实际收入有400元左右的提高。已植棉农户仍想继续种下去,而左邻右舍怀揣植棉技艺的老农极有可能受此影响,也种一些棉花。由此分析,2021年江苏零散型、碎片化种植的棉花面积仍有二、三十万亩,主要分布于南通、盐城及徐淮连等地市,苏南早无棉,沿江的扬州、泰州、南通等经济发达地区退棉进程会加快。苏棉种植退出主产区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一、粮棉比价严重失衡,种植比较效益差。玉米、水稻、二麦大面积取代棉花。本世纪初,江苏的粮棉比价为1:8左右,全省植棉面积超过500万亩,总产占全国产量的10%强。不到15年的历史演变,今天江苏棉花面积不足兴盛时的10%,粮棉比价大跌。据信息员最新调查,时下江苏优质粳稻(如9108)最高收购报价已达每公斤3.50元左右;年内新产小麦(如9023),最高收购报价每公斤2.65元左右;异地玉米到货报价每公斤3.00元左右,以上粮品在江苏盐城、南通等地均敞开收购,不受量限。而2020年当地最乐观的棉花收购均价为每公斤7.00元,与水稻、小麦、玉米的比价分别为1:2、1:2.7、1:2.3,如此比较效益,使水旱作物易于转化的富水江苏的大面积棉田快速转为粮田或设施农牧畜禽种养生产加工区。在最近几年大力推进的土地规模集约化复垦和流转中,几乎没有一个传统植棉区将复垦或流转后的土地作为棉花生产,江苏棉花大踏步走出了人们的生产视线。二、生产周期长、风险高,产销价格不稳定。令沿江沿海等内地棉农心惊胆寒的还有过去这些年的棉市动荡。本来种棉花挺辛苦,种出来还要看市场“脸色”,真可谓“苦种苦收愁着卖”。生产过程长达近9个月,绝大多数管理环节靠人力手工,其间要经历台风、龙卷风、洪涝、干旱、病虫害等多种自然灾害的轮番袭击,大灾多灾长灾之年,棉花极有可能朵絮无收,再加上市场放开后的收购价格极不稳定,无法预料的产销风险使内地棉花生产“靠天帮忙”,没人敢放心大胆地种植。三、棉花生产机械化程度低。在农业机械化生产管理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内地机械化程度低一直是制约棉花生产发展的“短腿”,主要原因,一是受地形地貌影响,内地成片大面积种植棉花的不多,不太适合机械化耕作管理,而后来随着植棉面积锐减,国家及一些主产区拟开展的内地棉花机械化生产采收工作放慢了频率甚至不再进行。二是内地棉花生产传统技法没有机械化主产投入的概念,尤其在棉花品种、茬口布局与安排、田间管理方式等要素上缺乏基础性宜机性研究,使大量的生产管理劳动依附于体力人工,而且多在高温的夏季完成,新生代农民对如此繁重且收益不测的生产有所畏惧,少有心甘情愿种棉花的。而当下留守乡村的居家老人们,只有在家前屋后零星地块上种些棉花,或出售或自用,无所谓优良品种、规模优势、市场关注,纯粹种养玩,如此这般,业己形成多年且较为规范的生产技术指导、收购加工经营流通体系也“树倒猢狲散”。在国家棉花产业政策优先扶持发展新疆等地区的宏观形势下,长江、黄淮流域传统产棉区的棉花产业链渐渐断裂,形将成为历史。(信息员投稿,仅供参考) |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