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听期货论坛's Archiver

龙听 发表于 2021-1-8 08:41

心灵奇旅

“灵魂是无法被压死的,只有生活才能压倒你。”这是新近上映的电影《心灵奇旅》中的一句台词。

  而我们,正像是都市生活中疲于奔命的骆驼,组团进行一场旅程。看完电影,不禁抖了抖肩膀,仿佛是想抖落一些积压已久的稻草,然后轻轻舒一口气。

  这是一部成人动画电影。死去的灵魂会在生之彼岸得到安息,其中部分名流伟人成为导师。而新生的灵魂在生之来处诞生,通过修行得到各种性格,并在导师的教导下,明悟自身,点亮能够投胎入世的“火花”,从而得到前往地球的通行证。

  有一个代号“二十二”的灵魂,已经在这里待了几千年,却依旧没能点亮自己的火花,甚至拒绝出生。而这时,醉心于爵士却始终郁郁不得志的中学教师乔伊老师的灵魂误入此处,成了“二十二”的导师。故事便由此展开。

  电影为我们观照生活提供了另一种视角。平日里,我们总会为生活附加一个结果,想去提炼、牵引或是抵达某一个意义。比如乔伊一直向往着一场演出,也比如理发师曾梦想着成为兽医,“我天生就是一个小提琴家”“我注定是要干一番大事业的”,当这些目标占据了全部的瞳孔后,我们便无暇观察生活其他的部分,无暇感知生命在其他方向上的羁绊与共鸣,更无暇过问自己“如果实现了这个目标了,那然后呢”。

  当乔伊完成了他珍而视之的演出后,却感到和平常并没有什么不同。然后呢,然后是明天还有一场演出。他沉默了。然后的后面,是一片空旷。

  在电影中,有一处忘我之境。当人们沉浸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中,无论是演奏音乐、理发、走钢丝还是扣篮,都会让灵魂进入忘我之境,在空中发光,悬浮。但当这种追求成为执念,就会被包裹在一个狭小的、密不透风的沙袋中,落在地上,成为臃肿、狰狞的模样,沦为迷失的灵魂。固然,此时他们依旧是乐在其中,但这已经不能让灵魂得到洗礼与升华,而是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二十二”也成了一个迷失者。他接受过林肯、特蕾莎修女的教导,见识过各种成功与辉煌,却也更清晰地知道生命的虚妄与荒诞。如果一定要让生活具有意义的轮廓,就逃不过然后的审问。可然后的后面并没有答案。

  “谁说生活就一定是要有意义的呢?”管理生之来处的存在对乔伊反问道,而电影的立意也由此得到了延伸与深化。

  那么,“二十二”是怎么点亮“火花”的呢?它到地球上,短暂地生活过了一次,摆脱了生命的束缚,真实地生活。

  我想,生活的魅力就是生动的、缤纷的平凡。拥有感觉,拥有情绪,拥有体验生活的能力,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是宇宙对生命最丰厚的恩赐。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细节,质感、光泽、味道和人世间的种种动与静、混乱与秩序,这些能够作为时间和生活的证据的事物,是生之来处所没有的幸福,是只存在于生活过程中崭新的、珍贵的美好。所以,比萨的香气、棒棒糖的甜意、地铁座椅下的半瓶饮料、地面通风口吹出来的风、像千纸鹤一样落在掌心的树叶……都成了比爵士更爵士的救赎,让一个不想死的灵魂和一个不想活的灵魂得到了各自的救赎。

  于是乔伊扔掉了乐谱,把这些事物放在了钢琴上。爵士的生命力在于随性的倾诉,生活也是这样。在实现生命的目的的同时,既感受自己的生命,也感受生命之外的世界,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活着”的状态,感触着热泪盈眶与充满希望之间蓬勃的张力,我们才能修得生的圆满。

  事实上,也只有生的丰满与真实,才能让人无惧死的永恒与虚无。

  曾有一条小鱼问老鱼:“怎样才能抵达大海?”老鱼说:“你现在就在大海里。”“不,我是在水里,我想要的是大海。”有时候,我们用尽一生去发现的答案,原来就在于日常的生活。只是又被我们绕了一大圈,用另一种事倍功半的方式重新发现与论证。“活在当下”,当我们逐渐忘了为什么而出发,回首这半世浮沉,却感到生命空旷、轻浮得如一粒微尘时,便去进行一场心灵的奇旅,去发现并重新点亮属于自己的生活最根源处的火花。

  于是,便回到了电影海报上的那个问题:“如果有个地方能改变命运,你是否愿意一键重启人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