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助力西部钢企提升经营管理能力
产融结合201214c00.JPG
A 西部钢企参与期市的难点与痛点
我国期货市场经过30年的发展,参与体量、参与对象、参与方式等市场基础更加坚实,产品丰富多样,行业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期货市场交易更加稳健,发展机遇不断增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期货市场以实体经济需求为导向,已上市的涉及钢铁产业链的期货品种有铁矿石、螺纹钢、热卷、焦炭、焦煤、硅锰合金等。通过仓单服务、合作套保、期权、基差贸易等一系列创新业务模式,促进钢铁企业不断创新经营思维、丰富市场化交易的商业模式,成为衔接期货市场与实体产业的重要纽带。
随着期货、期权品种体系日趋完善,增强了钢铁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西部钢铁通过产融结合,为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西部钢铁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难点与痛点:
第一,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滞后。相较于东部发达地区期现经营模式的不断创新发展,西部高端金融人才缺乏,产业客户整体对金融衍生品工具认识尚浅薄,驾驭能力不强,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大多停留在传统经营管理层面,创新不足、效率低下、竞争力弱。
第二,产业链客户定价模式单一。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下,黑色商品的金融属性不断增强,商品定价从单纯的现货市场定价向“市场+资本”联动定价转移,上下游客户借助期货市场双向选择、灵活定价,推动商品价格波动频繁、幅度加剧,增加了钢企经营难度。
第三,西部钢企成本相对高企。地处中西部内陆城市的钢企,因区位、地理因素导致原燃料采购成本明显高于东部沿海城市,成本缺乏竞争力。
第四,产业链风险管理意识薄弱。西部钢企面对单一产品结构建材,产业链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在新型模式融合认知方面落后,辨识拥抱期货工具能力不足,对待市场波动行情研判,单一停留在产业链各自产品的行情涨跌上,如何科学、有效、可控地运营成为研究课题。
第五,西部生态圈产业链分散。西部钢铁产业链客户在区域内缺乏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难以形成合力,数量众多的小散企业由于抗风险能力薄弱,置身扑朔迷离的市场中,往往定力不足,率先追涨杀跌,造成区域价格塌陷式下跌,导致企业经营效益受损,同时引起区域市场沦陷为全国价格洼地。
B 西部钢企期现结合的实践路径
拥抱期货,组建团队
坚持以“走出去,请进来”作为经营管理团队学习进步的基石。积极联系华北、华东地区期货公司、钢铁产业链生产企业等,组织人员轮班外出学习培训。邀请业界专家学者以及期现结合成功的先进钢铁企业传授经验、交流心得,不断提升团队实力。积极与西部高校对接,组织骨干员工赴一流名校培训学习,为未来发展补充源动力。组织骨干员工参加交易所的培训班、专题会议等,为开展期现业务实操奠定基础。不定期互访交流学习期现结合操作思路与方式,将套期保值、基差定价、远期预售等业务形式融会贯通,让员工深刻理解期货市场。
收集数据,建立模型
建立健全产业链上游原料(铁矿石、焦炭、铁合金等)和下游成材端(螺纹钢、线材、带钢等)多品种数据库。与知名数据管理公司合作,建立黑色产业链大数据经营导航系统,与有影响力的信息网站合作开发价格指数,不断丰富数据内涵和提升内在逻辑推演能力,让数据更加科学、更加公正地发挥对产业链上下游市场行情的指引作用。
组织保障,健全机制
借鉴先进企业的期货交易经验,制定完善期货交易相关管理制度,明确运作流程和风险管控流程。构建支撑期货管理机构的运营管理框架,从基础管理、期现操作方案申报、方案审批、风险控制、方案效果评估等多环节搭建平台,为追求卓越的经营绩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试点切入,实践检验
在完善期货运营管理机构、数据库及分析模型、模拟演练的基础上,实盘参与套期保值。在市场关键节点,分析价格走势方向,合理规避风险。探索远期锁价、基差点价交易等期现模式,促进企业降本增效。
产融结合,扎根西部
西部钢铁企业组建的陕晋川甘高峰论坛以及黑色行情研讨会——“长安荟”,得到了大商所、上期所的支持与帮助,助推西部钢铁企业期现结合,创新发展模式,助力产业健康发展。
C 对西部钢铁期市发展的建议
首先,在西安建立钢铁产品交割库,促进提高西部市场活跃度。目前西安是西部市场的桥头堡和内陆码头,已成为西部各大钢铁企业的主要市场,参与现货市场的钢铁企业多,交易繁荣,并且众多贸易商和下游用户建立了相对完备的仓储和交易场所,与期货市场形成了功能作用互补的市场体系。因此,建议在西安设立交割库,进一步促进西部期货市场持续稳健发展。
其次,以钢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需求为导向,促进提高原燃料和产成品的交割比例。在处理生产成本和供求的关系上,已形成以期货价格辅导现货价格的传导性,期现货价格已形成完备的法规治理、监管体系和市场结构,为原料及产成品交割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需进一步借助期货市场的公允性,促进提高期货交割比例,实现期现联动,促进现货市场稳健发展。
最后,完善钢铁企业期货制度,持续提升参与深度。钢铁企业要不断规范期货交易操作,制定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设计合理标的参与交割,明确交易授权。钢铁企业要在“套期保值—利润保值—全产业链风险对冲—综合运用金融工具”的交易中,不断增强期货参与能力和水平。通过锁价长单、远期预售等逐步扩大销售模式,强化期货合约成本测算,提高接单效率,增加中长期订单量,增强企业客户黏性,进而提升扩大企业参与期货的深度。
总之,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实体经济的变化、发展对期货市场的服务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引领、组织、发展一个强大的市场或架构,将期货价格迅速、准确、有效地传导到实体企业,解决期货标准化和实体个性化需求之间的差异;如何把价格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统筹合一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值得我们不断研究和探索实践。
(作者单位:陕钢集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