斝
斝是古代中国先民用于温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礼器,通常用青铜铸造,三足,一鋬(耳),两柱,圆口呈喇叭形。商汤王打败夏桀之后,定为御用的酒杯,诸侯则用角。斝(拼音:jiǎ ,音同“甲”)山西襄汾出土过一个陶斝,时间比大汶口文化更早,制作很精美,很多人认定是酒器,但考古发现,里面盛放的是猪肉,说明是煮东西吃的,与陶灶摆放在一起,应该是烹饪器物。
[attach]26082[/attach][attach]26083[/attach] 斝(音jia三声与假同音),中国古代先民盛酒器和礼器,由新石器时代陶斝发展而成。盛行于商晚期至西周中期,用于盛酒或温酒。
基本造型为侈口,口沿有柱,宽身,下有长足。斝的形制较多,器身有圆形、方形两种,有的有盖,有的无盖;口沿上有一柱或二柱,柱有蘑菇形、鸟形等不同形式;腹有直筒状、鼓腹状及下腹作分档袋状几种;有的是扁平素面,有的用兽头装饰;底有平底、圆底;足有三足、四足、锥状空足、锥状实足、柱形足等。一般来说,商早期斝多为平底、空锥形足或较瘦的袋状足,胎体轻薄,纹饰简单,一般只有一层花纹。商中期至西周早期,斝多为圆底或肥圆的 袋状腹,柱形足,器体厚重,花纹繁缛, 常用蕉叶纹、饕餮纹、云雷纹等纹样装饰,有的以云雷纹做地,其上饰有多层花纹。斝作为礼器,常与觚、爵等组合成套使用。
斝是中国古代先民用于温酒的小型容酒器,行裸礼时所用,或兼作温酒器。源于同形陶器。《诗经·大雅·行苇》曰:“或献或酢,洗爵奠斝”。斝初见于夏代晚期,盛行于商,斝的侈口较同类的爵要宽。口沿有柱,一侧置鋬,长足,有盖和无盖的形制并存。通常有青铜铸造,三足,一鋬(耳),两柱,圆口呈
喇叭形,形状似爵而大,然无流无尾,仅在口缘上有两柱。腹有圆形而平底的,有腹部分裆,袋足似鬲的,也有少数体方而四角圆,四足,带盖的。 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时期。 甲骨文中有其象形字。王国维认为,礼书上称为“散”的实与斝为一种器物。其初为玉制。后世珍贵的玉制饮器,往往亦称为“斝”。《诗.大雅.行苇》:“或献或酢,洗爵奠斝。”《说文.斗部》:“斝,玉爵也。夏曰盏,殷曰斝,周曰爵。”南朝齐王融《游仙诗》之二:“金卮浮水翠,玉斝挹泉珠。”唐张说《岳州宴姚绍之》诗:“翠斝吹黄菊,雕盘脍紫鳞。”《红楼梦》第四一回:“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傍边有一耳,妙玉斟了一斝递与宝钗。”
《周礼·考工记·梓人》贾公颜疏引《韩诗说》云:“爵一升,觚二升,觯三升,角四升,散(斝)五升。”斝在等级上则比较低,《礼记·礼器》上说:“尊者献以爵,卑者献以散(斝)。”现在通称为斝的青铜器,名称是宋人所定,始见于《博古图录》。 关于斝的用途,有种说法认为它是温酒用具,但在礼制方面,据《礼记》、《左传》等书所载,斝主要是用来行祼礼的酒器。
斝为酒器,当然也能作为茶具。如《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宝钗的茶杯上镌着‘〈分瓜〉瓟斝(bān pao jiǎ)’三个隶字。
明清以后,因已发明了蒸溜酒,酒精度数提高,酒具也相应地变小了,斝做为酒器,彻底地消失了。 青铜方斝
规格:商后期 高43·4厘米
1990年河南安阳郭家庄出土。方形口,外侈,口上有一对方塔形立柱。深腹,腹的四面饰饕餮纹。
兽面纹斝
规格:商早期,高25cm,口径18cm。
收藏地:上海博物馆
兽面纹斝
兽面纹斝 [2]
此斝颈口侈大,口沿处有两根立柱,立柱顶端饰火纹,颈腹分段,颈部下端环饰兽面纹,腹部呈圆弧状鼓出,弧形单柄,平底,三角形锥状三足。
此件器物具有商早期的明显特征:立柱为不甚发达的菌形立柱,而商代中晚期的斝,其立柱则日见发达和突出。立柱顶端所饰火纹(旧称涡纹)是太阳的标志,其形状为圆形,中间略突起,周边有旋转的弧线环绕。早期的火纹主要出现在铜斝上,二里头文化时期的斝已饰有火纹,到了商代早期,火纹普遍出现在斝的立柱和腹部,而商代晚期,火纹逐渐从斝转移至鼎、簋之类器物上。
腹足相通之铜斝
规格: 高30.5厘米、口径17-18厘米 年代: 距今3600年左右的二里头文化
收藏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此铜斝1984年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第九号墓中,器口基本呈圆形,外敞,口沿有两个三棱锥状矮柱,单把,束腰,下腹部外鼓,平底。三棱形空足。腹与足相通。铜斝与铜爵一样,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中最早出现的青铜酒器之一,而其源头则是龙山文化广泛出现的陶斝。据考察,二里头遗址出土的这件青铜平底铜斝为夏王朝晚期遗物,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铜斝之一。
凤鸟柱铜斝
凤鸟柱铜斝
凤鸟柱铜斝
规格:商代晚期,原器通高41厘米,口径19.5厘米,重2.9公斤。
1973年出土于陕西省歧山县贺家村,现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凤柱斝侈口,口沿立双柱,三个三棱锥足,器底略向外鼓,两柱项端各置一圆雕高冠的凤鸟。鸟作站立状,冠耸立,圆目鼓睛,正在举目远眺,那娇美健壮的身躯和姿态,寓意着生命的活力,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和艺术造型。腹部纹饰分上下两段,均为云雷纹组成的饕餮纹。凤鸟作为青铜器纹饰很多,这些纹饰变化多样,神态各异,显示出凤鸟不凡的风姿。但这些纹饰多为线雕,而凤柱斝双柱上的凤鸟则是圆雕,在这类酒器中颇为罕见,反映了三千多年前商代青铜造型艺术的高深造诣。
饕餮纹斝
饕餮纹斝
饕餮纹斝
简介:商代早期。1983年12月,在安徽省铜陵县西湖乡出土一件饕餮纹斝,这是铜陵,也是整个皖南地区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文物之一。斝为筒腹、口外侈,双菌状柱,柱顶饰涡纹,平底,三角锥足,腹部上下各饰一周饕餮纹,上下对称,共三组,通高33厘米,口径18.1厘米,腹径13.8厘米。值得注意的是,两件器物的表面都呈铁锈色,显然是含铁较高,这和铜陵出土的铜鼎、编钟等青铜器都有铁锈现象相吻合。铜陵矿体中铜矿石含铁品位比较高,再联系到铜陵境内众多的古铜矿遗址和出土的铸铜石范来看,说明就是当地所铸。由此看来,铜陵地区青铜文化最迟在商代前期就已产生,迄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这件商代酒器,无论是从铸造工艺到造型纹饰,同中原地区同一时期青铜器相比毫不逊色,说明铜陵青铜文化的成熟期和中原地区基本接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