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听期货论坛's Archiver

C
+
+


 微信: QQ:

龙听 发表于 2020-12-7 12:28

簋,汉语二级字, [1]  读作簋(guǐ),指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也是重要的礼器,在祭祀和宴飨时,它和鼎配合使用,敞口、束颈、鼓腹、双耳,该文字在《周礼·舍人》和《易·损》等文献均有记载。
[attach]26065[/attach]


基本字义
簋guǐ(ㄍㄨㄟˇ)
1、古代盛食物器具,圆口,双耳。 [3]
基本词义
◎ 簋 guǐ
〈名〉
(1) (会意,从竹,从皿,从皀。本义: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圆口,两耳或四耳)同本义 [a round- mouthed food vessel with two or four loop handles]
簋,黍稷方器也。——《说文》
皆云圆曰簋,谓内圆也。——《周礼·舍人》注
二簋可用享。——《易·损》
每食四簋。——《诗·秦风·权舆》
宰夫设黍稷六簋。——《仪礼·公食礼》
陈馈八簋。——《诗·小雅·伐木》
鼎簋十有二。——《周礼·掌客》
饭土簋。——《史记·始皇纪》
臣闻昔者尧有天下,饭于土簋,饮于土簠。——《韩非子·十过》
管仲镂簋朱紘,山节藻棁, 孔子鄙其小器。——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又如:簋廉(盛酒的瓦器);簋实(置于簋器的黍稷) [4]

龙听 发表于 2020-12-7 12:29

[attach]26066[/attach]

龙听 发表于 2020-12-7 12:29

说文解字
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
【卷五】【竹部】簋
黍稷方器也。从竹从皿从皀。㔳,古文簋从匚饥。匦,古文簋或从轨。朹,亦古文簋。居洧切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黍稷方器也。周礼舍人注曰。方曰簠。圆曰簋。盛黍稷稻粱也。掌客注曰。簠,稻粱器也。簋,黍稷器也。秦风传曰。四簋,黍稷稻粱也。按毛意言簋可以该簠。郑注则据公食大夫礼分别所盛也。许云簋方簠圜。郑则云簋圜簠方。不同者,师传各异也。周易。二簋可用享。郑注云。离为日。日体圆。巽为木。木器圆。簋象。聘礼竹簋方注云。竹簋方者,器名。以竹为之。状如簋而方。贾疏云。凡簋皆用木而圆。此则用竹而方。故云如簋而方。宋刻单行疏内簋字凡四见。今本依释文改经注疏皆作簠字。非也。巳上可证郑确谓簋为圆器。周礼疏云。孝经陈其簋簠注云。内圆外方受ぬ二櫵者。直据簠而言。若簋则内方外圆。孝经郑注,说者谓郑小同之注也。贾所引文亦不完。则无用湥求矣。而秦风释文有内圆外方曰簠,内方外圆曰簋之文。葢本孝经注。聘礼释文则又方圆字皆互易之。自相乖剌。聂崇义曰。旧图云内方外圜曰簋,外方内圜曰簠。与秦风音义合。广韵曰。内圆外方曰簋。欧阳氏集古录曰。簋外方内圆。与聘礼音义合。考圜器之内为之方。方器之内为之圜。似以木以瓦以竹皆难为之。他器少如是者。恐孝经注不可信。许郑皆所不言也。郑注礼曰。饰葢象龟。葢者意拟之词。注礼器云。大夫刻为龟形可证也。聂氏,陈氏礼图皆於葢顶作一小龟。误解一葢字耳。见考工记图。从竹皿皀。合三字会意。按?古文或从匚,或从木。葢本以木为之。大夫刻其文为龟形。诸侯刻龟而饰以象齿。天子刻龟而饰以玉。其後乃有瓦簋。乃有竹簋方。因制从竹之簋字。木簋竹簋礼器。瓦簋常用器也。皀,榖之馨香。谓黍稷也。居洧切。古音在三部。读如九。 [3]

龙听 发表于 2020-12-7 12:30

详细释义

簋,古代中国盛食物的器具,因为是重要礼器,敞口、束颈、鼓腹、双耳。自商代开始出现,延续到战国时期。《周礼·地官·舍人》:“凡祭祀,共簠簋”。古籍中多写作簋,而铜器自铭则常为“皀殳”。青铜簋器物造型形式多样,变化复杂,有圆体、方体,也有上圆下方者。早期的青铜簋跟陶簋一样无耳,后来才出现双耳、三耳或四耳簋。据《礼记·玉藻》记载和考古发现而知,簋常以偶数出现,如四簋与五鼎相配,六簋与七鼎相配。
流行于商至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用于放置煮熟的饭食。簋的形制很多,变化较大。商代簋形体厚重,多为圆形,侈口,深腹,圈足,两耳或无耳。器身多饰的兽面纹,有的器耳做成兽面状。西周除原有式样外,又出现了四耳簋、四足簋、圆身方座簋、三足簋等各种形式,部分簋上加盖。簋是商周时重要的礼器,宴享和祭祀时,以偶数与列鼎配合使用。史书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

龙听 发表于 2020-12-7 12:32

[attach]26067[/attach]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