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听期货论坛's Archiver

C
+
+


 微信: QQ:

龙听 发表于 2020-11-5 08:42

黄土地里走出致富路

[p=30, 2, left]   [b]引入金融“活水”  助力脱贫攻坚[/b]
[/p]
[p=30, 2, left]中国西北,山多川少,梁峁起伏,甘肃东南的天水市秦安县却发生着新变化——大山间泥泞小道变通途、蛋鸭养殖厂里嘎嘎叫响、校园中风琴声悠扬回荡、果园里丰收的喜悦荡漾……此次秦安之行,期货日报记者深深感受到了引入金融“活水”,助力脱贫攻坚的成果。秦安县充分利用期货交易所帮扶契机,积极推行了“保险+期货”试点、百万蛋鸭养殖、教育资助等项目,这些金融扶贫举措让大山深处的黄土地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p]
[p=30, 2, left][attach]25158[/attach]
[/p]

[p=30, 2, left][b]入股分红[/b][/p][p=30, 2, left][b]“舍”家住进养殖场[/b][/p]

[p=30, 2, left]在海拔1890米的秦安县中山镇中山村,嘎……嘎嘎……嘎嘎嘎……声势浩大的群鸭齐唱,期货日报记者第一次见到了这个水墨山间的百万“蛋鸭团”。[/p][p=30, 2, left]成千上万只蛋鸭在养殖棚内,熙熙攘攘地涌动着,相互追逐,嬉戏打闹。一只鸭子欢叫着摇摆着跑出了棚外,这一幕也让这个养殖棚的“鸭司令”急坏了,赶紧把这个“小调皮”捉住放回了它的大部队。[/p][p=30, 2, left]眼前这位“鸭司令”正是我们要见的由“贫困户”摇身一变成为“小股东”的代表——中山村刘箕组村民刘建庭。[/p][p=30, 2, left]“我叫刘建庭,今年49岁,2019年6月下旬进入蛋鸭养殖场工作,目前负责蛋鸭喂养工作并从事一些零工。”刘建庭告诉记者,他自己负责两个养殖棚,共有7000多只鸭子。[/p][p=30, 2, left]据他介绍,养一只蛋鸭,每个月有0.6元的劳务费。他在蛋鸭养殖棚里照顾着7000多只鸭子,喂食、喂水、捡蛋、清洁鸭棚,每个月可以有4000—5000元的收入。现在除每月固定收入外,卸料、装料、装蛋等各项杂活算在一起,每个月的收入在6000元左右,他终于摘掉了“贫困帽”。[/p][p=30, 2, left]进入蛋鸭场之前,刘建庭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务农和打工,一年只能赚2万元,同时还要供三个孩子上学。最难的时候四处举债才能维持生计,家中房屋破旧,五口人挤在一张炕上,只有过年才能吃上肉。[/p][p=30, 2, left]“过去在城里打些零工,搞房建,有活儿就多赚点儿,没活儿就没钱赚,收入不稳定。”刘建庭坦言,每个月能工作20天就很不错了,有时候也就16—17天,大部分时间没活干。一天两三百元工资里还包含着他的伙食、租房费用,刨除这些,自己手里就剩不下几个钱了。[/p][p=30, 2, left]与过去漂泊的日子相比,这两年回到家照看蛋鸭,让刘建庭感觉到很踏实。就近就地就业,既有爱人照顾,又有稳定收入。除了每个月6000元左右的工资外,年底还能拿到1600元的分红。一年多时间,他把外面的欠款全部还清了,今天的他已经可以经常吃肉,还借钱把房子修缮了。[/p][p=30, 2, left]据记者了解,2018年,大商所对接国内大型企业和蛋品协会,引进百万蛋鸭养殖精准扶贫项目,初期引进的7万多只蛋鸭就可以解决1264个贫困户的就业增收问题。村民通过土地入股、扶贫资金入股、劳动力入股,获得了较好的收入,实现了当年就见效、当年贫困户就有收益的目标。[/p][p=30, 2, left]该项目于2018年8月签约实施,总投资6500万元。在项目建设中,养殖基地土地入股505亩,带动4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1.4万元;劳动力入股175户,带动9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月均增收3000元。该项目每年按股本8%固定分红,2018年中山镇1046户贫困户就有542户成功脱贫,2020年9月完成二次分红。刘建庭就是以扶贫资金和劳动力入股方式参与百万蛋鸭项目经营从而脱贫的一个缩影。跟他一样,参与这个项目脱贫的还有17个人。[/p][p=30, 2, left]如今变为“小股东”,刘建庭对自己承包的两个养鸭棚格外用心。他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从养殖场到家走路也就10分钟,但是为了照看鸭子,我就住在养殖场。夏天雨水多,尤其是晚上鸭棚不通风的话不行,要把雨帘拉起来,水多也不安全,住家里就不能及时照看鸭子了。”对于养鸭,刘建庭是一个“门外汉”,但他边做边学,悉心照料着这些小鸭苗儿,看着它们慢慢长大,盼望着能够多产些“金蛋蛋”。[/p]

[p=30, 2, left][b]教师基金[/b][/p][p=30, 2, left][b]三十五年用爱播种希望[/b][/p]

[p=30, 2, left]赵自如,今年56岁,是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深度贫困镇中山镇何山村小学的代课老师,也是一名刚刚转正的乡村教师。“如果说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秉承这一信念,他在这片热土上辛勤耕耘了35年,收获着希望。[/p][p=30, 2, left]见到大商所调研团一行人的到来,赵自如难掩心中的激动,双手紧握,诉说着感激之情:“感谢大商所这两年来对我的帮扶,我不仅脱贫了,家里还买了大彩电。还有一件高兴的事儿,就是从这个月起我这个民办教师转正了,当了一辈子老师,也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p][p=30, 2, left]转正是困扰赵自如多年的一件大事。他1983年高中毕业,1985年加入了民办教师的第一梯队,在民办教师的岗位上至今已经35年。[/p][p=30, 2, left]赵自如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他的生活非常简单,每天只吃小米和土豆,只有过年才买肉吃。他家9口人,有6亩地,基本上种一年吃两年。粮食多的时候可以卖点钱,但实际上也卖不了几个钱。微薄的收入不能支持家庭生活,靠借钱娶妻、供孩子上学,最后欠下30多万元外债。[/p][p=30, 2, left]据记者了解,这些年来,他爱人肩负了田地里的所有劳动,他自己则每天住在学校教书,除了教书,学校里的卫生、绿化、维修都是他一个人负担。[/p][p=30, 2, left]究竟是什么让他在这个岗位默默坚守35年?答案很简单:用爱播种希望。[/p][p=30, 2, left]作为老师,看着孩子一双双充满憧憬和渴望的眼睛,赵自如便暗暗下定决心——这辈子就是要教书育人。“能教育所有渴望学习、热爱学习的孩子是我的幸运,尤其是贫困户的孩子,我们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尽可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他感慨道,古人有“家贫子读书”的传统,这个家能不能翻身就指着这个娃娃了。[/p][p=30, 2, left]2019年之前,赵自如也是何山村的贫困户,收入微薄,背负着高额外债,因为经济困难,只能自己盖房子、打家具,并且家具都用了几十年。2018年,在对口帮扶工作中,大商所教育扶贫给代课教师每个月500元的补助,这对他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p][p=30, 2, left]2019年年底,9000元的补助一次性到位。收到这笔补助,2020年春节,他花1250元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台48英寸大电视。他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如今,民办教师也终于有了‘名分’,我不仅实现了脱贫,爱人在政府安置的公益岗位上每月也能有600多元收入,家里的日子变得越来越好了。”[/p][p=30, 2, left]据记者了解,在秦安县,与赵自如一样的民办代课教师还有不少。“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在对秦安县的帮扶工作中,大商所多方筹措资金,在教育资助等方面加大投入,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着眼农村教育均衡稳定发展,投入帮扶资金64.8万元,设立了“秦安县代课教师资助奖励基金”,已对216名农村代课教师发放生活补助和奖励优秀,解决代课教师工作和生活的实际困难,也激发农村教师的工作活力,稳定教师队伍,为农村教育均衡发展做出贡献。[/p][p=30, 2, left]就在调研团即将离开时,赵老师特意抬出了一架旧风琴,为大家弹奏了一首他最喜爱的红歌,也弹奏出了他的心声:彩色电视有了、工作收入提高了、外债也快还清了……看到生活中的这些“新气象”,他脸上露出了灿烂的微笑。[/p]


[p=30, 2, left][b]保险+期货[/b][/p][p=30, 2, left][b]果农收获“金苹果”[/b][/p]

[p=30, 2, left]在秦安县,林果业是当地的一张“名片”。金秋十月,硕果飘香。走在秦安县的田间地头,火红的苹果挂满枝头,这一抹抹红色煞是耀眼。调研途中,各种运输苹果的车辆络绎不绝,各个农贸市场熙熙攘攘,呈现出一片忙碌的景象。多年来,秦安县委、县政府把发展苹果产业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苹果产业发展迅速。如今,全县60万亩苹果成为当地农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p][p=30, 2, left]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今年受冰雹的影响,秦安县整体苹果产量较去年同期低,虽然价格高了一些,但整体算下来仍不尽如人意。不过,两年前郑商所苹果“保险+期货”项目让秦安县果农吃下了“定心丸”,不仅种果有了底气,而且让不少贫困户实现了稳定增收,摘掉了“贫困帽”。[/p][p=30, 2, left]秦安县刘坪乡黄湾村村民黄平生是村中的技术员,由于家中五个孩子都在上学,一年光学费支出就得6.5万元,而家中只有他每年打工收入的2万元,只能借钱度日。为摆脱贫困,他开始种植苹果树,经过多年培育,他的苹果树已经进入盛果期,近两年的收入逐渐多起来,但苹果价格波动让他犯了愁。对他来说,4亩苹果,如果1斤苹果下跌几毛钱,他就将损失几千元,这也是全家几个月的生活费。[/p][p=30, 2, left]2019年苹果价格下跌,黄平生的苹果少卖了不少钱。然而,作为郑商所苹果“保险+期货”试点项目的第一批“建档户”,他第一次了解到这个保障苹果价格的“法宝”,把他的两亩苹果地纳入了保险。他告诉记者:“2019年,我收到上一年的补偿款1400元,也是在这一年我摘掉了‘贫困帽’。眼下,2020年的补偿款即将发放,对我来说生活上多了一份保障。”[/p][p=30, 2, left]事实上,自甘肃省首个苹果“保险+期货”项目在秦安县正式签约运作以来,秦安县的果农和企业就与“保险+期货”结下了深深的缘分。2018年,秦安县实施苹果“保险+期货”项目,覆盖全县17个镇155个行政村的444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有效补偿了果农因市场价格下跌而受到的经济损失,保障了贫困群众的稳定收益。[/p][p=30, 2, left]记者了解到,2019年,秦安县又进一步扩大了“保险+期货”项目覆盖面,不仅包含贫困户,还将企业纳入进来。雪原果业就参与了苹果“保险+期货”试点,锁定苹果销售价格,对冲价格下跌风险,既保证了果农的销路,又保障了果农的收入。[/p][p=30, 2, left]“如果没有‘保险+期货’,已经通过订单收购的高价苹果就面临大幅亏损。由于苹果贸易企业风险承受能力不强,可能会导致次年苹果收购减少,贫困果农将会面临苹果销售困难的局面。”雪原果业相关负责人坦言,通过“保险+期货”,企业和贫困户有了贴心的保障,而在扶贫的道路上,雪原果业也通过雇用大量贫困户,并与93个贫困户签订订单,帮助他们实现了脱贫,企业带着果农一起“搭上大船闯市场”。[/p][p=30, 2, left]现如今,“保险+期货”成为秦安县许多脱贫户口中的“新名词”。直到现在黄平生也讲不清楚它的真正含义,但提及这个“新名词”,他却笑得合不拢嘴:“感谢这个项目,参加两年了,‘平安果’让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p][p=30, 2, left]“今年遇上特殊天气,苹果收入大约要损失三分之一。在这样的环境下,要赶紧把‘保险+期货’做起来。”黄平生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上了“保险”就是以防万一,收成不好时,至少可以把化肥、农药这些投资全部收回来。对老百姓来讲,本钱就保住了,负担也减轻不少。[/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