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听期货论坛's Archiver

C
+
+


 微信: QQ:

龙听 发表于 2017-12-27 15:56

2017年商品期货市场的回顾与展望以及明年五大猜想

2017年期货市场曲折发展,深度拥抱实体经济,商品期权上市、股指期货交易松绑为市场增添不少亮色。展望2018年,在防范风险的主旋律下,作为风险管理工具的期货衍生品市场有望实现新突破。

在对期货行业人士大量采访之后,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出新年度期货市场发展的五大猜想,具体包括:新品种上市加快、场外市场建设提速、期指交易正常化继续推进、对外开放和期货公司A股首发(IPO)破冰。



  新品种上市加快

2016年,国内期货市场经历转型升级,新品种上市一度暂停。2017年,在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指引下,期货新品种上市恢复,白糖期权、豆粕期权作为首批商品期权率先问世,棉纱期货、苹果期货年内也相继挂牌交易。期货新品种上市节奏有所加快,明年这一趋势有很大概率将得到延续。

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日前在相关会议上表示,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继续丰富期货、期权品种,构建日益完善的品种体系。他着重提到纸浆、红枣、20号标准橡胶、2年期国债、生猪、尿素及铜期权品种。此外,筹备多年的原油期货已进入上市前最后冲刺阶段。

据了解,以上都是各家交易所着力筹备上市的品种,其中又以纸浆期货、红枣期货、铜期权的筹备进度最快,新年度上市的期货新品种,也将从上述名单中产生。

除上述品种外,各家交易所的储备品种还有不少。例如,推动不锈钢期货上市,拓展商品价格指数、航运指数等衍生品市场;郑商所将积极推进棉花、PTA(精对苯二甲酸)期权开发和上市;大商所推动航运期货的研发和上市,并加快推出玉米、铁矿石等品种期权;中金所最近提出要加快推进股指期权的上市工作。

“今明两年,政府强调防范风险,风险管理在具体实施中其实要靠衍生工具。应当进一步提高期货市场的地位,做深、搞活期货市场,这么看,明年期货市场确实大有可为。”有期货公司负责人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场外市场建设提速

回顾今年国内期货市场发展,有一个亮点不容忽视,那就是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伴随企业个性化风险管理需求的增长,期货公司等机构的场外产品不断丰富。明年,在期货交易所的介入和推动下,这一领域发展有望继续提速。

据了解,为拓展现货业务和场外衍生品业务,满足实体企业个性化的需求,作为场外平台服务的第一步,上期所正稳步推进仓单交易平台,该平台明年有望正式上线。据了解,其他两家商品期货交易所也都有所行动。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6年年中,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期货业协会就曾联合成立大宗商品场外衍生业务电子平台调研组,讨论大宗商品场外衍生业务电子交易平台建设需求及相关问题。

  期指交易进一步正常化

要说明年业内最为期待的变化,那肯定是期指交易正常化的继续推进,进一步松绑。尽管近期监管部门对此谈及甚少,但从业内呼声和外部环境看,继续松绑是大势所趋。

“明年金融行业的亮点会更多集中在衍生品方面,我们最关注的就是股指期货的松绑情况。”有券商分析师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今年2月16日,中金所宣布启动股指期货首次松绑,尽管幅度相对有限,还是让整个资管行业为之一振;9月15日,期指二次松绑落地,不过信号意义仍大于实际意义,对市场实质影响有限。

目前,沪深300和上证50股指期货各合约交易保证金标准已调整为15%,中证500股指期货为30%;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股指期货各合约平今仓交易手续费标准为成交金额的万分之6.9,仍为管控前的6倍。从这个角度看,松绑空间依然很大。

艾方资产总裁兼投资总监蒋锴表示,期指松绑,恢复到正常水平是大方向,但这肯定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期指市场回归常态化,有利于A股稳定运行,发挥期指的套保和价格发现功能,同时能吸引更多长线资金进入市场。

从市场环境看,期指明年进一步松绑具备良好基础。2017年,A股走势分化,指数表现较为稳定。在一批蓝筹股的带动下,上证50指数与沪深300指数年内涨幅均超过20%。此外,A股将于明年6月正式纳入MSCI(明晟公司)新兴市场指数与全球市场指数,届时将吸引更多海外投资者参与,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的正常化一直是海外机构非常关心的问题。

  期市对外开放 期货公司A股IPO破冰

除了上述三大猜想,对外开放和期货公司A股IPO破冰也是2018年期货市场可能看到的新突破。

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涵盖多项工作,目前业内最关注的无疑是原油期货的上市筹备。2017年12月9日至10日,第五次原油期货全市场生产系统演练完成,系统已基本满足原油期货上市要求。今年5月,上期能源正式发布了《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章程》等11个相关业务细则,原油期货标准合约也同批发布。

“原油期货涉及面比较广,最终究竟何时上市,业内很难做预期,但希望明年能有所突破。”一位期货公司人士表示,“近期交易所针对铁矿石国际化又组织全市场测试,不过从监管部门态度看,原油期货有望成为第一个国际化品种。”

对外开放方面,中国拟放宽外资入股期货公司的投资比例限制,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投资期货公司的投资比例限制放宽至51%,三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明年国内能否出现首家外资控股的期货公司同样引人关注。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期货公司的A股IPO。自2014年9月证监会发布办法支持期货公司上市后,鲁证期货、弘业期货已先后登陆港股市场,永安期货等十余家期货公司挂牌新三板,但A股IPO却迟迟未能成行。截至目前,已有瑞达期货、南华期货、金瑞期货三家公司相继预披露,瑞达期货有望成为A股期货公司第一股。(沈宁 魏书光)

  期市服务国家战略的三大关键词

2017年中国期货市场在服务国家战略,特别是在服务“三农”领域积极进取,在精准扶贫上担当使命,积极履行政治责任。在服务国家供给侧改革上,从专业化角度提供支持,体现期货行业特色。“保险+期货”、农产品和供给侧改革,成为2017年国内期货市场最鲜明的关键词。

1、保险+期货

2017年,国内期货市场响应国家关于扶贫攻坚的战略号召以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金融扶贫、“保险+期货”精准扶贫作为自身使命担当和政治责任。

2017年,郑商所进一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规模,共开展24个试点项目建设,其中白糖16个,棉花8个,覆盖五个省区、14个国家级贫困县,资金支持总额达到2000万元左右。

大商所2016年开展了12个“保险+期货”试点项目。2017年,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数量和支持力度,开展32个试点项目,支持资金6000多万。

上期所2017年3月全面启动天然橡胶“保险+期货”精准扶贫试点项目以来,投入资金3960万元,试点项目共23个,涉及天然橡胶种植面积约40万亩。试点项目集中在海南、云南的14个贫困县,其中12个为国家级贫困县,项目直接受益者中大多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及少数民族贫困人口。

2、农产品

2017年12月22日,苹果期货作为我国第一个鲜果期货品种,登陆郑州商品交易所。苹果也被视为“扶贫果”,在农业部认定的122个苹果重点县市中,有33个是国家级贫困县。苹果期货的推出,是期货市场参与扶贫的重要安排。

第一个鲜果来了,第二个鲜果也快了。红枣紧随其后,即将登场。除了这些新品种之外,豆粕期权和白糖期权上市,也是进一步做深做精农产品的重要环节。期权给了企业期货以外的另一种风险管理工具选择。对于其中一些企业而言,期货与期权,就像专车和出租车的关系,可以根据实际市场形势和套期保值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

对于一些企业来说,豆粕场内期权的推出,为其在贸易合同中嵌入场外期权提供了很好的对冲工具。虽然期权还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新事物,但这个市场的潜力,已经如冰山一角浮出了水面。

3、供给侧改革

尽管2017年前11个月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28亿手,累计成交额为171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6%和3%。

但是,总体而言,上市交易品种中大部分交易比较稳定、持续发展,有些品种和国际市场的关联度非常高,这些品种的发展对实体企业结构调整起到了很好作用。虽然供给侧改革给相关商品价格带来一定波动,反过来,期货市场具有发现价格、规避风险的基础功能,也能够反作用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国家“三去一降一补”政策的落实。

在2017年,为更好服务供给侧改革,国内交易所不断完善合约设计、优化制度规则,降低企业风险管理成本,更好服务转型升级,例如活跃近月合约,完善动力煤、玉米、铁矿石等期货品种交割质量标准,推出多个品种的交割厂库报价等等举措,给实体企业创造便利,也更符合产业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沈宁 魏书光)

风险管理子公司成期货业创新突破口

2017年,我国期货市场稳健发展,虽然全市场成交略有下降,但行业风险管理子公司、资产管理两大创新业务方面取得不小成绩。其中,风险管理子公司成为期货行业创新发展的新突破口,截至2017年10月底,67家风险管理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合计增长111%和478%。

2017年以来,风险管理公司继续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理念,在扩大业务规模、拓展服务模式和提高盈利能力各方面均取得进展。

中期协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67家风险管理公司总资产、净资产同比增长84%和71%,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长111%和478%。从业务情况来看,2017年1~10月仓单购销金额、仓单约定回购金额分别为1256.73亿元和62.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9%和109%;场外商品期权新增名义本金2028.25亿元,同比增长1624%;场内期权做市平稳起步,累积交易额达到22.95亿元。

中期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提升风险管理公司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中期协积极推动风险管理公司参与“保险+期货”业务,联合交易所推动“保险+期货”和相关场外试点项目。

2017年,在资管业务整体去通道的大背景下,产品数据呈现出结构化产品缩减、业务风险降低、业务合规水平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提高等特点,期货公司资管业务的业务结构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中期协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0月末,期货公司正式运作的资管产品数量已由2016年末的3644只减少至2938只,产品规模从2016年末的2791.71亿元减少到了2408.57亿元,出现一定程度的缩减。

同时也发生了一些较为积极的变化,首先,期货公司资管业务在主动管理能力方面的提升。主动管理类产品从2016年末的866.93亿元增长至1480.54亿元,产品数量也从1311只增加到2016只。

其次,期货行业在积极贯彻去杠杆、去通道的要求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数据显示,结构化产品数量从2016年末的1420只减少为220只,产品规模也从1396.67亿元减少到418.65亿元。(陈冬生)

  商品期市震荡加剧 黑色系品种再领风骚

商品期货市场在褪去2016年“牛市”的耀眼光环之后,今年的剧情变得跌宕起伏。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截至12月25日,追踪国内商品走势的文华商品指数今年录得了4.69%的涨幅。在47个品种中,有28个品种实现上涨,19个品种下跌,其中有10个品种涨幅均超20%。

从数据看,商品市场整体依旧呈现上涨格局,但市场活跃度有所下降,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分别下降26.66%和3.81%。不仅如此,今年的商品市场震荡开始加剧,行情走势曲折。

黑色系再领风骚

2017年涨幅最大的五个品种分别是胶合板、焦炭、硅铁、螺纹钢和硅锰。胶合板涨68.32%,为商品中涨幅最大的品种,焦炭、硅铁、螺纹钢的涨幅也均超过30%。

表现最好的板块是黑色系品种。整个板块中,除铁矿石以外,其他品种均实现较大涨幅。原料中,焦炭、硅铁、硅锰涨幅均超过20%,其中焦炭涨幅最大,为39.43%;成材中,螺纹钢、热卷、线材均超过10%,其中螺纹钢涨幅最大,为36.45%。

其次是有色板块。沪锌、沪铜是有色中涨幅最大的两个品种,沪锌涨20.53%,沪铜涨19.44%,站稳5万元/吨大关;此外,铝、镍和铅也有不错表现。

表现最弱的是农产品板块以及化工板块的部分品种。橡胶是年度表现最差品种,跌幅超过20%。油脂板块跌幅最大,其中豆油跌19.55%,棕榈油跌17.19%。

行情曲折 震荡加剧

虽然追踪国内商品走势的文华商品指数录得4.69%的涨幅,使得2017年商品整体依然处于上涨格局,但是,今年市场活跃度和趋势度有所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市场波动明显加大,牛市不在,市场赚钱效应不足。

西南期货研发中心总经理史光达表示,2015年底,全球经济开始步入复苏,走出金融危机后的漫长的调整期,叠加国内供给侧改革,催生大宗商品2016年牛市行情。与2016年相比,2017年的商品期货市场发生较大变化,趋势性明显减弱,波动有所加大。

史光达说,今年商品市场的表现可以分为上下半年两部分来看,6月份又恰巧成为上下半年的风格转化的拐点。上半年,市场笼罩在金融去杠杆和房地产调控的担忧之中,对商品需求过于悲观。同时,对于商品供给,市场又担心限产执行力度不足。最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的担忧导致整个上半年商品市场普跌。

下半年,市场开始逆转。一方面,6月底的房地产和工业数据表现均超出市场预期;另一方面,在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限产执行的严格程度超出市场想象,下半年多数品种走出一轮行情,尤其是黑色系,其中螺纹钢创出最近四年新高。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报告认为,2018年大宗商品市场交易主线为两大利多和两大利空。“两大利多”是全球需求改善与中国去产能;“两大利空”是全球央行收紧政策与中国房地产市场降温。(许孝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