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听期货论坛's Archiver

龙听 发表于 2019-11-22 10:05

棉花专家告诉你:技术分析为什么不准

技术分析是以证券市场过去和现在的市场行为为分析对象,应用数学和逻辑的方法,探索出一些典型变化规律,并据此预测证券市场未来变化趋势的技术方法。技术分析追求的是用庖丁解牛的精神来深刻剖析和理解最最基本的基本概念、基本逻辑和基本原理,而不是追求花里胡哨高大上等虚夸的东西。

  一、技术分析的概念解读请输入标题

  技术分析可以分开来解释:“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等本质上都是统计分析,对数据的搜集、筛选、整理、归纳、提炼的过程就是统计基础工作,所谓的“技术”本质上就是统计工作所使用的工具。

  给我一万个数字求平均数,我用笔和纸列竖式进行演算这是最原始的统计工作;后来老师给我一个算盘作为工具,教给我“珠算理论”,于是我知道了每个珠子代表的含义和算盘的用法,使用算盘来计算这一万个数字的平均数时提高了效率,这就是使用了“算盘技术”。在没有电脑的年代里算盘珠子就起到了K线的符号作用。同理现在已经发展到了智能技术了。

  以均线为例,5日均线今天的值就是最近5天的收盘价的平均价,昨天的值就是从昨天往前5天的收盘价的平均价。如下图,我们拿到一堆郑棉主力合约的收盘价数据输入到EXCEL表,只需把C4处的空格内设置好公式,然后向下复制就立即得出5日均线每天的数值,然后做成红色折线图就成了5日均线,然后就可以对这条均线代表的意义进行分析了,这可以叫做“Excel技术”分析,期货行情软件上显示的均线无非就是利用IT技术把电脑屏幕上的均线与交易所的实时数据进行关联从而显示实时均线而已。

  如果您用Excel做出两条不同周期的均线的值a和b,然后把两条均线的值相减a-b=c,把差值c做成柱状图,这个柱状图就叫MACD。

  您看,技术其实就是统计基础工作中的数据整理和归纳。

  有朋友说自己从来不用技术分析,那可能您只是不用技术理论进行数据分析,但是您肯定使用技术但自己没意识到,因为所有的行情软件都是以技术分析为基础的。就说K线吧,是《日本蜡烛图技术》最先发明的技术,用一个柱状图来表示高低价、收盘价、开盘价,涂上颜色算是对数据进行技术处理,红色代表涨绿色代表跌算是分析。巴菲特说他从来不用技术分析,因为他从来不看盘,这我信,那您看盘吗?如果看到了红色的K线您就知道涨了那就已经使用技术分析了,使用的是《日本蜡烛图技术》,只不过您还没意识到而已。

  统计数据归纳整理完毕接下来的工作是由人来进行“分析”,我们运用微观经济学对数据进行分析就是基本面分析,利用技术分析理论对数据进行分析就是技术分析,经济学理论都是有适用性的,分析什么样的数据应该使用什么样的理论。

  就说上面举例的均线数据吧,如果运用微观经济学去分析,既找不到供应量也找不到需求量,说明微观经济学不适用分析这堆数据。正确的做法是分析什么样的数据应该使用什么样的理论,面对均线数据应该使用“均线理论”去解读和分析,如果不去学习均线理论而坚持用微观经济学去分析,分析结果就会不准。这是“一不准”。

  二、技术分析的三大假设前提

  同微观经济学的三大假设前提(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完全信息)一样,技术分析也有三大假设前提:

  1、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信息;

  2、市场运行以趋势方式演变;

  3、历史会重演。

  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信息。技术分析者认为,能够影响商品价格的任何因素(基本面的、政治的、宏观的、心理的或任何其它方面的)实际上都反映在其价格之中。由此推论,我们必须做的事情就是研究价格变化。因为我们没有特殊渠道,没有内幕消息,所以事实上,我们每天看盘,也就在看因为各种因素引起的价格波动。当一条或多条利多信息在被市场得知时,价格可能已经有了一段上涨,为什么会先上涨呢?因为没有不透风的墙,总有人会通过各种途径先知道信息,从而先行操作,进而引起商品价格变动。也就是说: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信息,这里的一切信息有你知道的,也有你目前还不知道的。价格包容一切,还有一层意思是经过过滤和筛选后能够反映参与者的真实意图避免被忽悠,例如有十个人聊天其中8个人看多2个人看空,那么到底最终用真金白银做多的人有几个?也可能一个也没有,也可能全都做多,只有真金白银投入才是推动行情的动力。

  市场运行以趋势方式演变。这个平时说的比较多,大家都知道要顺势而为。所以“趋势”这个概念是技术分析的核心。技术分析在本质上就是顺应趋势,即以判定和追随既成趋势为目的。对于一个已形成的趋势来说,下一步常常是沿着现存趋势方向继续演变,而掉头反向的可能性要小得多。这也是惯性作用。还可以换个说法:当前趋势将一直持续到掉头反向为止。

  历史会重演。历史会重演是从大数据分析角度来说的,而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的个体。价格的形态是通过图形表现出来的,而这些图形反映了人们对某市场看多或看空的心理,由于人类心理从来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以市场会因为重复反映人类心理而重复表现出某些规律性图形。历史会重演,但却以不同方式进行“重演”。我们可以在历史行情中找寻很多类似的经历,但不要奢望行情会完全复制,因为毕竟现在市场的人群与历史不是同一群人。“历史会重演”的假设同样适用于基本面分析,例如,历史上价格处于高位时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价格会下跌,基本面分析正因为相信这个历史会重演,所以才会在以后的分析中出现价格高位供大于求时也认为价格会下跌。

  三、技术分析的缺陷

  作为技术分析理论基础的三大假设前提是有缺陷的,第一条“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信息”说的是盘面的价格已经包容和消化了市场上一切信息,貌似很有道理,但其实是片面的。准确的讲应该是“已经发生了的交易行为包容消化了一切已经公开了的信息”,有点绕口,就是说盘面价格能体现出来的是已经公开了的场内信息,对于尚未公开的场外信息是体现不出来的。比如,假设我们看到了上午增仓两万手上涨了100元,我们可以判断出是因为某个我们知道或者不知道的原因增仓上涨的,但我们不知道下午还会不会增仓,会涨还是会跌,因为上午的市场交易行为并没有包容尚未进场的资金的意图。所以经常发生下午又减仓下跌的情况。

  趋势的概念与时间周期的概念是不可分割的,离开时间周期谈趋势就是伪命题。趋势终有转变的时刻,在趋势进行转变的时候,如果我们仍继续主观的坚持原来的趋势进行判断,就很容易导致惨痛的失败。正所谓在下降趋势里坚持看空,即便对一百次,最后那一次也会是错的。

  “历史会重演”是基于多年不变的人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以人的群体性心理因素造成的涨跌规律会出现与历史相似的情况,也所以李佛摩尔说华尔街没有新鲜事儿。人就像水分子的布朗运动一样,单个的水分子是无规则运动的也不可能历史会重演,但是无数个水分子在一起表现出来的群体运动就会有规律,比如形成潮汐就有规律可循。参与市场交易的人越多越好,市场容量越大所体现出来的群体性的规律越明显,参与的人少了(就像纤维板和粳米稻米期货一样)技术分析就不适用了。

  技术是工具,分析还是靠人。正因为技术分析的假设前提有这么多缺陷,所以技术分析经常不准。这是“二不准”。

  我们既要反对“技术分析无用论”,更要反对“技术分析万能论”。研究技术分析,除了研究技术以外更应该研究技术分析的适用性,什么时候该用某个技术或者不该用某个技术,而不应该照本宣科的看见金叉就说看多;我们应该研究主力资金会如何运用技术分析,研究某次突破到底是真突破还是假突破。

  四、技术分析的范畴

  技术分析分为三大类:技术分析理论、技术指标、量价分析。

  技术分析理论比较著名和广泛使用的有日本蜡烛图、波浪理论、道氏理论、江恩理论、均线理论、K线理论、甘氏理论、缠论等等,连中国的周易、西方的占星术如果运用到期货市场上都属于技术分析理论。

  技术指标有成千上万种,分为趋势分析指标(如均线、布林线等),摆动分析指标(如MACD、RSI、KDJ等),量价分析指标(如成交量、持仓量等),以及自编指标等。

  量价分析主要是对成交量和持仓量代表的含义进行分析。这些就是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

  五、技术分析学习的难度

  “1万小时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大师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要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1万小时的全身心投入的学习,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学习八个小时,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3年。这暗合俗语说的“三年出徒”。老外的表述有点夸张,实际任何行业从0开始学习1万小时只能算出徒,但1万小时是“质变”之前必须积累的“量变”。

  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属于同一个维度的东西。我们学习西方经济学等基本面分析方法需要财经大学本科四年毕业才算出徒,技术分析也一样,北京物资学院证券期货专业也是本科四年才算出徒,毕业后离着稳定盈利还差得远。小林大师是这里毕业的,他从2002年开始做期货赚钱,不到半年赔光,此后反复经历过四次,真正做到稳定盈利是在2008年以后。人们总是宣传他2010年基于坚定的基本面分析用600万赚20个亿的传奇故事,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他用2.8万元赚到600万是靠的什么,没有六年反复四次爆仓练就的过硬的技术是不可能短时间从2.8万元积累到600万。单从他投入的时间上来看,大学4年外加6年四次的爆仓经历,从0到达稳定盈利的水平就花了10年。用十年时间继续上学深造也该博士毕业了吧,还是个实战的博士,十年磨一剑不是说着玩的。他是期货专业的还用了十年才稳定盈利,非期货专业的呢?

  财经类大学的必修课至少四十多门,加上选修课至少五六十门,每门课一本书,至少要研读五十本才能毕业出徒,从研究生到博士要看多少书?也就是说,靠自学技术分析没有五十本书以上的阅读量都不能算出徒,离稳定盈利就差的更远。上大学有老师指导,自学全靠自己悟。有工作的人还不能耽误正常工作只能自己挤业余时间学,挤业余时间学习就会没时间陪家人影响家庭关系。而且光看书不行,还得实战演练,还要在大约十年时间里一次又一次享受顿悟的欣喜后又一次一次演练失败遭受市场的蹂躏,因为无人理解你所以孤独的无人可诉说痛苦,只能自己默默的忍受打击和精神煎熬还得笑对他人,在遇到瓶颈的时候被高手指点一下就能感激涕零,坚持到最后还不一定能成功,连个毕业证都没有。所以,我劝技术派们如果真想把稳定盈利当成奋斗目标的话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最好还是去干实业。如果您能坚持下来,就能达到技术分析系统化的层级。

  六、技术分析系统化

  学习技术分析可以和学习数学相类比,这样比较容易理解。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数学到高考是十二年,最终高考就是检验这十二年学的东西的综合运用。这十二年里我们学过算数、代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函数等等24本教科书和若干本辅导书,我们少学了哪一门都不能得高分。技术分析在期货市场上的运用就像高考一样,是对多门技术分析理论的综合运用,每一门技术都有各自的缺陷,单纯使用某一项技术总会有漏洞,需要用“共振”的思维把结构、形态、量能、指标、周期等多项技术串联起来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取长补短,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链方可提高准确率,少学一门技术就有可能补不上系统链中的漏洞导致某个时候判断失误。没学波浪理论就像没学过立体几何,没学道氏理论就像没学过解析几何,没学过技术指标就像没学过函数,怎么能在高考的时候及格。只学了一两门技术尤其是只学了几个指标就去运用而没有做到技术分析系统化,分析结果就经常不准。这是“三不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