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涨价,不能全怪非洲猪瘟
付一夫1o X%v4Xr文 | 付一夫 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高级研究员
j(} d],yQ
来源 | 微信公众号“苏宁财富资讯”
&| f p+e+^k&kz
封面 | 视觉中国
2019,己亥猪年,本该是“金猪宝宝”们扑腾的年份,却被菜市场上的猪肉抢尽了风头。
自今年春节起,我国猪肉市场的“躁动”就没有停止过,特别是进入8月份以来,猪肉价格一路高歌猛进。数据显示,与1月末的低点 (10.8元/公斤) 相比,8月20日全国生猪均价达到了24.4元/公斤,涨幅超过125%;22个主要省市的猪肉均价也由18.54元/公斤上升到36.05元/公斤,涨幅近乎翻倍。
[B+~:V imR;e.{D
与之相应的,是各地菜市场上的猪肉零售价格屡创新高。典型如两广地区,猪肉已经卖到了25~30元一斤;北京、上海、山东等地同样不遑多让。也正因为如此,猪肉涨价成为了全民关注的焦点话题,很多人感叹:“现在能吃得起猪肉的都是有钱人。”
3@+^l}R"oh5A
事实上,近些年猪肉价格的大起大落已是见怪不怪,“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戏码频频上演。同历次一样, 本轮猪价之所以持续上涨,是因为生猪供给的短缺,其中除了母猪生产周期、前期亏损导致的去产能等因素在起作用外,还叠加了非洲猪瘟的后效应 ——这些已被业内人士反复讨论过多次,不再赘述。/i0`.J ?:S(Wp
然而,猪瘟也好,“猪周期”也罢,似乎并不能解释全部现象,比如以下三个问题:
(1)我国猪肉价格的大起大落缘何如此频繁?
(2)猪肉市场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为何不强?c%FYU te%Y(J
(3)普通养殖户怎么老是觉得养猪很难?
说到底,不能把一切都归咎于客观原因。 一次也许是偶然,可若是接二连三遇上问题,我们就有必要去反思一下:是否行业本身出了问题?
d)MT)W(HT
g0@2]5c_
1
养猪是一门技术活,绝不是把猪喂饱了杀掉吃肉那么简单。整个过程错综复杂,涉及到饲料、喂养、繁殖、流通、屠宰、加工等诸多环节,它们环环相扣,共同组成了所谓的生猪产业链。
F.OwI,X
生猪,可以理解为活着的猪,这当中不包括专门用于繁殖的种猪。沿着产业链纵向划分,上游为原材料供应企业,主要包括饲料和兽医动保;中游主要是生猪的养殖与流通;下游则对接屠宰场,经过屠宰加工、冷藏物流之后,猪肉产品进入终端消费市场 (参见下图) 。
'T p#c [a @~bi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的生猪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业链上各个环节均较为完备;上下游纵向协作关系不断增强,现已基本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生猪生产区域布局也逐渐趋于合理,管理与技术水平持续提高。而生猪产量也稳步增加,猪肉质量改善明显。!TG*k5Oc C"r
X8a"Jo G
然而,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利益分配失衡,却成了掣肘我国生猪产业进一步发展的“老大难”。(AF,D'K*Ma$_q r`
4t\ n z@l/];~Qh0A
我国是猪肉消费大国,市场需求极其旺盛。来自中航证券研究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全年猪肉消费规模超过7000亿元,这是整个生猪产业链共同运行的结果,同时也意味着链上的每个环节都是体量巨大的市场。但是,正如经典的“微笑曲线”理论所表明的,不是所有环节在产业链中都能得到同等的利益,这与它们的主要特征及所处的市场地位不无关系 (参见下表) 。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在生猪产业链各个环节中,屠宰加工现已具备了较高的市场集中度,拥有多家龙头企业,且存在明显的进入壁垒,市场势力最强;其次是饲料供应和种猪繁育环节;最后是生猪养殖环节,近半数为养猪散户,彼此间处于较为充分的竞争状态,数量虽多但规模化程度不强,进入壁垒最低,市场势力最弱。$IN6sqo i;@1xX;`
市场地位直接影响到议价能力 ,故下游的屠宰加工流通企业与上游的饲料供应商,更容易获得稳定的高额利润,进而占据生猪产业链中的绝大多数利益;反观生猪饲养,其利润获得却是微乎其微。有研究显示,生产1千克火腿肠,其毛利在整个产业链上的分布大致表现为:屠宰、深加工以及流通零售环节上的企业分别可获得1.97元、2.32元与2.18元,而生猪养殖户仅能得到0.4元,差距之大可见一斑。
更有甚者,生猪饲养环节还承担着极大的风险。在市场波动时,饲料企业和屠宰加工流通企业甚至可以联手压低收购价格或“成本转移”和“顺势加价”,以此来转嫁市场风险到养殖户身上,即便是在养殖户普遍亏损的情况下,他们仍能获得稳定利差。9jg'Kv;^${
hK@'o9l!^~:i$GF
这样的利益分配格局,自然是不合理的。|/evo \-U1]X
需知,生猪饲养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直接决定着猪饲料和屠宰加工的市场容量与结构,可是这一核心环节却没有享受到“核心”的待遇:
一方面,在市场的波动下,养殖户 (尤其是普通农户) 的效益及利润难以得到稳定的保障。#yo7} ]`|%Qc?
F:C5j g.V9| O+T
伴随着各种饲养成本的不断上升,以及贷款难度与规模养殖用地难度的居高不下,长此以往,势必会挫伤农户们养殖的积极性,选择在市场萧条期纷纷放弃养猪,严重影响到生猪存栏数量与猪肉市场供给规模。
另一方面,各环节议价能力的不对等,间接导致了生猪产业链节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JrIy7s
由于生猪收购商的覆盖范围极为广泛,故而对市场供求信息的掌握程度要远胜于普通养猪农户,这会让农户们在交易时处于完全的被动地位。此外,信息不对称还意味着产业链上下游衔接的松散,受此影响,养殖户无法第一时间摸清市场的真实需求,很多时候只能是凭借个人经验对市场做出较为简单的判断,难以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生产。$YbU"?4b!ls
r_)Q#k1e1j
当“小生产”面对“大市场”时,极容易因决策失误而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再加之生猪产业化程度低、从众心理强,常常会出现一哄而上或一哄而下,造成生猪供给规模的大幅震荡。
W]'p4|B
以上种种问题的存在,非但不利于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还大大降低了猪肉市场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 此时,一旦发生诸如非洲猪瘟之类的“黑天鹅”事件,产生的负面影响必然是持久且深远的。
&^w-qI2ryVY%Y
这才是眼下猪肉价格持续疯涨的根本症结。#Z.eDo Y _3eO
2g0Wj&zT8\A:q
相比于将目光停留在非洲猪瘟、刺激养猪等事情上,我们似乎更应该尽快找到破解生猪产业链之困的法门。
事实上,全球范围内的很多国家都曾经遭遇过类似的麻烦,不过这也倒逼他们在改善生猪产业链、提升抗风险能力等方面做了不少探索,并有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经验。有道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在此梳理了一下丹麦和德国这两个生猪产业强国的具体实践,或许可以从中得到些许启示。e1@bI a*E\
1sp;MaK sxNX
(1)以屠宰合作社为核心的丹麦模式
位于北欧的丹麦,是世界上人均猪肉生产量最多的国家,也是全球第三大猪肉出口国,其猪肉贸易额约占全球的23%。丹麦的生猪养殖效率极高,母猪生产力冠绝全球;其生猪产业也极为发达,现已是全国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丹麦能够成为名副其实的“养猪王国”,屠宰合作社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而言,丹麦的生猪产业链是以屠宰合作社为核心主体,通过对其他环节进行有效整合来形成较为紧密的纵向协作关系。其代表为欧洲最大的屠宰联合体——“丹麦皇冠”屠宰合作社,拥有近30家生猪屠宰场,雇员总数超过2万人,带动养猪农户超过2万户,全国近90%的生猪屠宰加工都是由“丹麦皇冠”完成的。
“丹麦皇冠”屠宰合作社的主要特点有二:
8`^8Sjt/LM m
其一,合作至上,荣辱与共。 养殖户自向合作社交售生猪起,便成为合作社的社员,并拥有股份,股份大小取决于向合作社交售生猪的数量,这就在产业链上建立起一种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此外,按照合作社的规定,社员必须把自己的全部产品卖到合作社,合作社有义务收购社员生产的产品并进行加工与销售;在收购过程中,合作社采用市场行情公布的价格信息统一处理,使得生猪价格波动幅度很小。这样既能确保产业链上各环节经营主体的利益实现,又可以有效防范市场风险。$v's/VGu/U{0L
*D$d5@*dtF~(iO{ ?#A
其二,一体化经营。 从生产、加工和销售等方面实行高效的一体化经营,是合作社最大的亮点。例如在屠宰环节,合作社有一套标准检测体系,用来检测猪肉以及猪肉脂肪含量,基于检测结果来确定猪肉等级,以确保满足市场期望;在销售环节,合作社还有自己的运输部门,与国内及欧洲的其他大型运输公司也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精确和高效率的仓储运输,及时地将产品送到客户手上。这种一体化经营范式,不仅大大提到了生猪产业链的经济效益,还保证了猪肉肉质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