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听期货论坛's Archiver

admin 发表于 2013-5-9 09:25

从波普到索罗斯:研究的哲学思考

题记:对一个拿着铁锤的人来说,什么东西看起来都像是钉子。(a man with a hammer, everything looks like a nail.)查理·芒格
  从证伪主义到反身性理论

  索罗斯在金融市场成功运作和影响巨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投资具有深刻的哲学基础。索罗斯思想形成主要是受到伦敦经济学院求学期间的老师卡尔·波普的影响。卡尔·波普的科学哲学思想亦即所谓“证伪主义”。 在《这个时代的傲慢和无知(The Age of Fallibility)》一书中,索罗斯阐述了其投资思想核心“可错性”。尽管其不同意其老师的“科学方法统一性原则”,也就是把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标准套用在社会事务的研究中颇有不同之见,但“可错性”实际上是波普“可证伪性”思想在社会科学、社会现象方面的特殊表现而已。

  “可错性”理论认为,人们作为参与者对社会现象的思维/思考作用有二重性。一方面,参与者思考的目的是寻求对客观实在的理解,总希望找到和客观实在完全相符的认知,可称为消极的认知功能(cognitive function);另一方面,参与者的思考又同时重塑着客观事实/实在,可称为积极的参与功能(participating function )。假如这两种功能同时发生作用,就称为“反身性”(Reflexivity)。“反身性”概念是索罗斯思想的核心概念,是其“可错性”思想的具体延伸。

  期货研究的本质是认识论的问题(epistemology)。认识论,又称知识论,是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题的哲学学说。期货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现象,作为研究者(或者投资者,实体企业家),本身对期货市场的参与,导致期货市场本身(或者投资,经营活动)发生变化,反过来再影响到认知本身(或者投资,经营)。

  就研究本身而言,本质上是希望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但是事实上很容易沦为人类理性的自负。某种意义上,研究是哲学,而不是科学或者神学。正如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一书中所说“哲学,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想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

  从点金术到炼金术
  酒神狄奥尼索斯(Dionysian) 为报答喜欢寻欢作乐的国王弥达斯(Midas),答应他的要求,使他摸到的一切东西都变成金子。然而,变成金子的不仅仅是石块、花朵和室内的陈设。他坐下吃饭时,他吃的食物和喝的水也变成了金子。过了不久,弥达斯恳求从他那愿望中解脱出来,因为饥渴交加,快要死了。狄奥尼索斯叫弥达斯前往帕克托洛斯河的源头,在河里洗个澡。弥达斯依法行事,立刻解除了点金术,但是帕克托洛斯河的沙子至今因为含金而闪闪发光。

  大多数投资者相信市场存在着某种神奇的秩序,存在着点金术。但是,投资市场并不存在简单的秩序。金融投资是属于成功集中的行业。也就是说,长远看, 只有少数人能够在这个市场成功。很多人在寻找投资的点金术,也宣称自己找到了点金术。但是,所谓的点金术往往致人于死地。包治百病的万灵药,往往是无效的安慰剂(placebo)。病有多种,所以药需多种,而不是唯一万灵药。

  每个投资者是不同的,每个投资者需要寻找属于自己的炼金术。

  作为卡尔·波普尔先生的嫡传弟子,索罗斯先生有他的炼金术,在《金融炼金术》一书中,他吸收了物理学家海森堡的“测不准关系”、哲学家卡尔·波普尔的“试错法”和经济学家卢卡斯的“理性预期” 理论的内容,形成了他自己的“反身性理论”:人们的思想反映现实,但是同时又在作进行某些行为的决定,这些决定恰恰又在改变现实。这是一种间歇出现而非普遍适用的状态,在这一条件下,认知与现实之间出现过度背离, 只要现存的条件不发生显著的变化,认知与现实就不会趋于一致,这种反射性的双重反馈机制便发生作用,金融市场将出现单向的过程。反身性理论驳斥了传统的负反馈形成市场近似均衡的观点。百年的一遇的金融海啸充分体现了索罗斯先生的市场洞察力。他在其著作《金融市场新范式:2008 年信用危机及其意义》(The New Paradigm for Financial Markets: The Credit Crisis of 2008 and What It Means ) 中进一步阐述:“ 均衡理论” 这个国际金融体系的旧范式已经无法解释和解决当前的金融难题。

  从传统思想到客观知识论

  在《客观知识》一书中,波普深入阐述了自己的认知理论。

  他认为,传统思想是一连串的等式:P被感性经验证实或证明=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P=我们相信、判断、断定、同意或知道P是真实的=P是真实的=P。在钢材研究中,P可以等同“产能过剩导致价格下跌”,这被我们感性经验证实,所以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所以,我们知道“产能过剩导致价格下跌”。实际上,这个论断的逻辑并不严谨,我们将在后文进一步阐述。

  在波普的科学哲学利里,其知识论包含两个核心观点:知识是客观的,本质上是猜测性的。他把世界划分为三个世界:世界即物理世界;世界即精神世界;世界即客观知识世界,其中客观性是指向世界 。所谓客观是能被主观间相互检验,指非私人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技术分析谈不上是科学,原因是在不同人的眼中技术的意义是不尽一样的,比如波浪理论。

  波普提出知识的两类问题,即知识的起源或历史的问题;知识的真理性、正当性和“辩护”问题 。他认为科学认识的逻辑分析与事实的问题无关,而只与正当或正确的问题有关。比如美国农业部的供需报告调整是否是导致2012年的豆粕行情大起大落的逻辑原因(可演绎)比是真实原因(历史的)更为重要。
2012年美国大豆单产预估对比
  发布日期
       
  对应时段
       
  美国农业部
       
  发布日期
       
  农情遥感
2012年7月11日        
  6月
        40.5         2012年7月21日         39.2
2012年8月11日        
  7月
        36.1         2012年8月3日         38.4
2012年9月11日        
  8月
        35.5         2012年8月10日         37.9
2012年10月11日        
  9月
        37.8         2012年8月28日         36.6
2012年11月11日        
  10月
        39.3                

  数据来源:中华粮网

  从福尔摩斯到研究图式

  柯南道尔笔下的呈现的福尔摩斯故事的基本模式是:侦探让委托人向自己说明要解决的问题。福尔摩斯常常通过就叙述者或委托人,或是二者兼有,作出一连串的推断,显示他高超的智慧,从而确立他的权威。在调查过程中,他甄别极其重要的线索,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其他人物几乎总是不能领会他的推理,或是从提供给他们的资料中得出正确的结论。一旦罪犯被确认,他就被迫与证人对质,或者由福尔摩斯向羡慕的听众解释他的推理过程。尽管福尔摩斯认为,“探案是或者说应当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而人们也应当以同样冷静和非情感的方式来对待探案。”但这在实践当中很难做到。

  同样波普提出研究的四段图式:P1TSEEP2 ,即界定问题提出试探性解决方案排除错误选项产生新的问题;其中试探性选择方案可能有多种,经过多次排除;很重要的是,需要提出解决方案的竞争性理论。

  从这个意义上看,期货研究类似探案,你在尝试找出真凶;但是和探案不同的是,你可能永远不知道真实原因(知识的起源和历史问题),或者你无法严格证明这是真实原因,但是你可以从逻辑上去演绎行情变化的原因(知识的真理性、正当性和“辩护”问题 )。

  在传统侦探小说中隐含的某种意义上的决定论:设想可以根据因果关系、固定法则及稳固而确定的秩序来对现象做出明确而肯定的解释。福尔摩斯演绎法的权威性是建立在永远不受质疑的严格前提之上。它也是源于侦探自身的属性:他被描述为高超的,甚至是至高无上的智者:“一架用于推理观察的最为完美的机器。”不过即使是他,可也有出错的时候。在《巴斯克威尔的猎犬》中,他曾对华生说:“华生,如果你是位诚实的人,你就应当把这件事也记录下来,作为我无往不胜的反证吧。”所以,波普先生在书中说:“科学家在努力消除自己的虚妄理论,让它们代替自己去死亡;而信徒择随他自己的虚妄信仰而死亡。”作为期货研究者,很多时候很多情况下,我们无疑是虚妄的;问题是,你把这种虚妄当作真理,还是是努力去除这种虚妄。

  鸡与蛋、知与行、水桶和探照灯

  波普先生称培根的知识论为精神的水桶论,并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即知识的水桶论。究竟是先有观察,还是先有理论?究竟是先有知,还是先有行?这个问题某种意义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创始人F.培根坚持从经验出发,认为真正的知识只能从经验中获得;知识就是存在的反映,而人对存在的反映是从感觉经验开始的。培根虽然是一个经验论者,但并没有完全忽视理性的作用。他主张在经验能力和理性能力之间建立一种真正合法的婚姻。他认为,科学的认识不是象蜘蛛一样从自己肚里吐丝编织出来的;也不是象蚂蚁一样只知道搜集简单、零碎的事实经验,而应当象蜜蜂一样,既从花园里采集材料,又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和消化。只有这样,才能揭示事物的原因,才能从个别的事物上升到一般的原理,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培根从唯物主义经验论出发,系统地制定了认识的归纳法。培根认为,知识是经验的醇酒。

  波普先生认为,观察往往后于特定的兴趣、疑问或难题,简要地说,后于理论性的东西。观察总是选择性的。有机体根据它的内在状态而决定他怎样对外在的环境做出反应。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物理上同质的刺激在不同时候能引起不同的反应,而物理上异质的刺激却可能引起相同的反应。在期货研究中,我们总是带着自己倾向性去做研究。而期货市场对于某种政策或者供需关系的反应取决于其自身状态,比如铜的牛市或熊市对于铜矿工人罢工的反应可能截然不同。不同的消息可能产生一样的价格变化,而同一消息在不同时期可能产生不同的变化。

  所以,从本质上,索罗斯先生对于人类理性的认知能力是深深怀疑的。正如波普所说,我们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预期(包括失望的预期),即反应的倾向或者准备,这些倾向和准备适应于将要到来的环境。比如我们在路上突然遇到台阶:这样的失望迫使我们改变我们的预期系统。学习的过程大都在于这种修改,即消除某些失望的预期。在此基础上,波普先生提出了认识的探照灯说,即观察对于假设是第二性的,但是观察起了检验这个重要作用,具体包括以下要点:

   观察往往以一些预期的系统为先决条件。

   预期层的中心:潜意识的、意识的、用语言能够表述的

   预期层成为参考框架

   科学永远不会从零开始:进化论的观点。

  研究的任务:解释和预测

  波普先生认为,科学的任务是解释和预测,“有一部分是理论性的(说明),有一部分是实用性的(预测和技术的应用)。我要设法说明这两个目的在某种意义上是同一活动的两个不同侧面。”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期货研究的任务亦是解释和预测。事后诸葛亮和事前预测从逻辑上来说是统一的。再次,我们用生活和期货研究中的例子做对比。
  三种情况
       
  推理要素
       
  科学的任务
       
  研究的任务
一般推理
       
  被说明句
       
  这只老鼠刚死
       
  钢材价格大幅下跌
  假设
       
  这只老鼠死于大剂量鼠药中毒
       
  价格下跌是因为产能过剩下跌
  说明句
       
  这只老鼠吃了大剂量老鼠药的食饵。
       
  钢铁行业产能过剩
严谨假设
       
  普遍定律
       
  如果一只老鼠吃了八格令的老鼠药,它一定会在五分钟内死掉。
       
  如果产能过剩30%,价格一定会下跌
  初始条件
       
  这只老鼠在五分钟之前最少吃了八格令的老鼠药。
       
  钢铁行业产能过剩30%。
因果关系
       
  情况1
       
  你怎么知道这只老鼠吃了老鼠药呢?
       
  你怎么界定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呢?(五年前就有人说产能过剩了!)
  情况2
       
  就算这只老鼠吃了某些化学药品;但是,为什么它一定就死于这种药品呢?
       
  就算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但是,为什么价格下跌就是一定因为产能过剩呢?(可能是因为资金链和融资环境的问题!)

  在科学史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的主要变化在于悄悄地放弃对说明句特性的某些绝对的要求(要求它能够直觉地把握,是自明的等等)。正如太多的研究报告,把产能过剩和价格下跌无意识的划等号一样。从逻辑意义上来说,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很严格的。如果A是B的原因:有一个理论T可以而且已经独立的受过检验,从T和一个独立受过检验的A,我们可以逻辑的演绎出A。

  波普先生认为在寻求说明时,被说明句市给定的,而适当的说明句是要去寻求的,预测的推导循着相反的方向;他对理论家和历史学家的工作作出了概括。
       
理论家
       
历史学家
  逻辑关系
       
  普遍定律
       
  初始条件
  侧重点
       
  理论家专注于寻求和检验普遍的定律
       
  历史学家专注于寻求对某个特定有限时空区的事态的描述,既是说,专欲与寻求我们所称的特定的初始条件,并且专注于检验和核对它们的适当性和准确性。
  隐含前提
       
  在检验它们的过程中,他使用了各种炯然不同的其他定律和形形色色特定初始条件。
       
  在这类检验的过程中,他除了使用其它特定的初是条件之外,还使用各类属于他的预期层的普遍定律。通常是比较明显的定律,一般说来,他并没有意识到它在使用这些定律。
  公式表达
       
  n U0 U0 U0……  n U1 U2 U3……  n I1/ P1 I2/ P2 I3/ P3……  n U0是被检验的普遍定律。
       
  n U1 U2 U3……  n I1 I2 i3……  n I0/ P1 I0/ P2 I0/ P3……  n I0是被检验的初始定理.

  在本质上,科学研究和期货研究都是困难的,需要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批判态度是关键。在古希腊,学派的创始人本人要求弟子批判他的理论,而弟子们把这种对老师理论的批判态度变成了一种新传统。科学的任务在于提出说明,或者创造出预测和其他应用的理论基础。这个见解解释我们确立了下述的方法论要求,即我们的理论应该是可以检验的。一个精确的陈述比一个含糊的陈述更易于反驳,因而是更好的检验。 在我们的报告中,我们尝试简单明了的提出自己的观点,以保证“可证伪”,我们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模糊,我们尽量避免投机取巧的骑墙态度。

  我们在此,以波普先生的这句话共勉:每个理论不管现在看起来得到多大的确证都可变成为问题的。没有一种科学理论是神圣不可侵犯或不可批判的。科学家的任务是使他的理论受到最新的检验,而且没有什么理论应该被宣布为最终的理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