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听期货论坛's Archiver

龙听 发表于 2023-11-7 10:17

夜读 | 为什么严格执行总是缺乏持续性

从心理学层面解释失控行为

投资者如果只按照盈利和亏损判断做过的事情,而不是牢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就会带来与目标相抵触的冲动。美国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说过,提高自控力的最有效途径在于弄清自己如何失控、为何失控。从本质上看,投资者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可以超越那套固定死板的交易系统,想要走出这种内心陷阱,我们就要相信,那个想变好的、想遵守交易系统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说:“提高自控力的最有效途径在于,弄清自己如何失控、为何失控。”不是每一次控制力失败都是因为真的失去了控制,而是我们有意识地选择在诱惑面前屈服。所以想全面了解我们为什么会耗尽控制力,需要其他的解释,这个解释应该更偏向于心理学方面。

从“好”到“不好”

是不是所有的意志力失效都是由软弱引起的呢?有时候我们反而成为“成功自控”的受害者。试着思考一下,整个过程中我们的动力是如何削弱的,乐观精神如何允许我们放纵自己,为什么觉得自己品德高尚反而是通往罪恶的快速通道。每一次思考我们都会发现,放弃抵抗是一种选择,而且并非不可避免。了解我们是如何给自己许可的,能让我们学会如何不偏离正轨。

比如:如果政府官员认为自己为家乡做过很多贡献,相对于没有这种想法的人更可能出现贪污腐败行为;如果工厂经理认为自己能帮当地增加税收,就更不会花钱去减少工厂造成的污染。他们觉得自己品行高尚时,不会质疑自己的冲动。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遵守了交易系统就觉得自己“很好”,拖延着不去遵守就说自己“不好”,那么你很可能因为今天获得了一定盈利,明天就变得懒散了。简单来说,就是只要我们的思想中存在正反两方,好的行为就会允许我们做一些坏事。

诡异的是,这些都不是因为能量不足或缺乏控制力造成的。我们都认为自己做错误的决定时能够自我控制,也没有罪恶感,甚至会认为这是自己获得的奖励,并以此为傲。我们会为自己辩解:“我已经做得这么好了,应该得到一点奖励。”这种对补偿的渴望常常使我们堕落,因为我们很容易形成这种认识:纵容自己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奖励。事实上,这是我们忘了自己真正的目标,向诱惑屈服了。

诡异的交易逻辑

控制了购买欲的消费者很可能回家会多吃点零食;当雇员花更多的时间处理公司业务时,他就会觉得,用公司的钱支付自己的账单是合情合理的;当长时间持有某只股票或期货合约时,投资者会认为自己应该获得更高的收益。按照这个荒谬的逻辑,我们可以把所有的自我放纵都变成引以为傲的事情。

大脑从来不是一位称职的会计师,不能准确计算我们赢得了多少放纵自己的权利。实际上,我们相信这种感觉:我一直是一个具有执行力的人。我们通常更相信本能,只有当需要解释自己的判断时,我们才会寻求逻辑。很多时候,我们根本想不出一个为自己辩护的逻辑说法,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坚信直觉。

如果一个行为没有让你心里产生“错误”的感觉,比如在该止损的时候因为不甘心没有止损,在该买入的时候恐惧没有买入,你一般不会质问自己的冲动,而是找各种理由解释自己的行为。因为你因过去的业绩而感觉良好,这让你为今后的纵容找到了借口。一般情况下,我们感觉自己很优秀的时候,会觉得纵容自己的念头没什么错,就像你应得的一样。如果你自我控制的唯一动力就是成为一个足够好的人,那么每当你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就会放弃自我控制。

这种自我认同会诱使自己做出背离最大利益的事情,它让我们相信,违反交易策略和系统这些不良行为都是对自己的“款待”。这种想法很疯狂,但对大脑来说,它具有可怕的诱惑力,能让你把交易中的冲动、贪婪、恐惧等非理性情绪变成理所当然、可以去做的事情。

最能带给我们动力的事是获得自己想要的,避开不想要的,将这些不理性的行为合理化,只会让我们交易的感觉更加矛盾。当把控制力定义为“为了完善自己必须做的事”时,你自然而然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我为什么不去做呢,这不过是人性使然。我们拒绝可以带来稳定盈利的交易系统以及对自己有好处的规则,因为潜意识里不想被控制。所以,如果你觉得违反交易策略和系统都是正确的事,就不太可能持之以恒地严格执行交易策略了。

比如锻炼身体的时候,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今天多运动了5分钟,可以吃巧克力犒劳下自己,或者晚餐时多喝一杯红酒。锻炼成了你放纵的许可证。于是体重没有如预期的那样减少,反而不断增加。为了从这种陷阱里走出来,我们需要把锻炼身体看作完成目标的必要手段,而把更健康的饮食看作另一个独立的手段。它们是不能互换的,即使一个取得了成功,也不能成为放松另一个要求的借口。

不要过度关注成功

获得成功当然是好事,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取得进步确实会令人高兴,所以这时我们总会恭喜自己——你真是好样的,但也总是在这时候找到放松的借口。

完成某个目标的过程中取得的阶段性成功,会刺激人们做出妨碍目标完成的行为。比如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当向减肥者提供庆祝减肥成功的礼物时(一个苹果或一块巧克力),取得明显成效的减肥者中有85%的人选择了巧克力,而不是苹果,而那些没有取得明显成效的减肥者中,只有58%的人选择巧克力。

成功可能会打破两个自我之间的平衡,这两个自我就是有意识的自我(关注长远利益)和无意识的自我(比如喜欢频繁交易所带来的快感)。交易的时候,特别是在交易还没有取得一定成功的时候,你会让更理智的自我战胜无意识的自我。但这种自我控制会不经意地导致不好的后果,它会让你得到暂时性的满足,让更理智的自我闭嘴。当你取得成功的时候,你的大脑会停止思维进程,而这个进程正是推动你追求长远目标的关键。然后,那个无意识的自我就会占据主动,你就会转而关注那些没有得到满足的目标,诱惑也会变得更加难以抵抗。这也是在交易时,投资者常常前进一小步后后退两大步的主要原因。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列出很多自己一天想要做的事情,然后看着单子,一想到自己一天能完成这么多工作,就有一种自我满足感。或许很多人都是如此,列出这样的清单就觉得如释重负,就像真的完成了这些工作一样,把需要做的事当成了自己已经付出的努力。

实际上,过度关注成功会让我们离成功越来越远,这并不是说成功本身是个问题,问题在于成功给我们带来的感受。成功可以激励人,甚至可以提高未来的控制力,但前提是你要把自己的行动当作努力完成目标的证据。换句话说,你要清楚自己想做什么,并一步步向着目标前进。为了实现目标,你要用实际行动付出更多努力。但大多数情况下,你总是在寻找停下来的理由。

正是因为过度关注目标,你在完成阶段性目标的时候,就会用各种借口停下来,做出一些和完成目标相冲突的事情。比如因为和朋友有约而打乱锻炼计划,认为出去放松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或者因为一段时间没乱花钱而买一件奢侈品奖励自己。相反,那些不过于关注成功的人则不会受到诱惑。所以,改变一下关注点,就能对我们的行为作出不同的解释。

乐观让拖延变得理所当然

凯利·麦格尼格尔说:当我们想到未来的选择时,就很容易犯下大错,我们不断期望明天和今天有不同的选择,但这种预期是错误的。比如:今天我先抽根烟,但从明天起戒烟;我今天先不去健身了,但保证明天会去;今天行情这么适合,我就做一把短线,明天一定以趋势交易为主等。

这种乐观精神会促使我们在今天放纵自己,尤其是确保下次不会做出同样选择的时候,而且还不会有那么大的负罪感。

在作出与控制力有关的决定时,你脑海里会闪过“未来再好好表现”的承诺,暗示自己明天会弥补今天的过错,这是自我控制失效的原因。

人们对于未来总是过度乐观,这会影响自己的决定。我们总是错误地认为自己明天比今天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在想象未来时作出过高的估计。事实上,90%的健身器材最终只能在地下室的灰尘中度过余生,健身卡也早已被扔到了角落里。因为憧憬未来而没有看到今天的挑战,自以为未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成今天想做的事,甚至能做得更多更好,于是推迟变得理所当然。

事实上,如果我们现在表现糟糕,却用未来的乐观期待来掩饰它,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要设定这个目标。试着减少行为的变化性,把今天的决定看成今后每天的承诺,或者你明知道应该做一件事却拖延不做时,不要问自己“我是想今天做还是明天做”,而是要问自己“我是不是想承担永远拖延下去的恶果”。

借口随时准备派上用场

我们总是为对诱惑说“好的”提供充足的理由,好让我们在放纵自己的时候寻找一个美好的暗示,为自己放弃抵抗做辩护。

比如投资者任由股价下跌而不止损的时候,他们就会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借口,会因为美好的暗示而感觉良好,但实际上已经跌进深渊。那些被深深套牢的投资者总是宣称自己心态是如此良好,为自己犯下的愚蠢错误寻找安慰。他们还会为了自己的冲动找到各种匪夷所思的借口,为自己的操作提供充足的理由,为他们的非理性行为辩护。

当借口影响着你的控制力时,你需要找到具体的判断标准,比如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五日均线或趋势线等,以此评判你的选择是否和目标相符。

从本质上看,是因为我们内心深处认为,真正的自己想做破坏规律的事,潜意识认为自己可以超越那套固定死板的交易系统。从这点来看,每次自我控制都是一种惩罚,只有放纵才是奖励。想要走出这种内心陷阱,我们就要相信,那个想变好的、想遵守交易系统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这样一来,我们就不会喜欢那个冲动、鲁莽、容易受到诱惑的自己了,也不会再表现得像个被强迫完成目标,然后为做出的努力索要奖励的人了。

因此,投资者如果只按照“盈利”和“亏损”来判断自己做过的事,而不是牢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就会带来与目标相抵触的冲动。想要做到始终如一,我们就要认同目标本身,忽略做对事情时的光环。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