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听期货论坛's Archiver

龙听 发表于 2023-3-13 16:56

别人的成功,你为何难以复制?纸面与实操永远是两张皮

2023-03-13 09:00:00
《华尔街日报》曾刊登“雷曼兄弟”破产前夜的故事,英国巴克莱银行主管戴蒙德希望巴菲特提供担保,协助其收购“雷曼兄弟”。巴菲特建议其把具体交易计划传真过来,但他表示自己啥也没收到,直到十个月后,才不经意地问女儿苏珊:自己手机上一个小图标是啥意思?才知那是戴蒙德发来的邮件。然后,巴菲特在《财富》杂志上承认这个失误,并表示“千万不要通过手机来联系我”。

这个案例生动有趣,但肯定不是事情的真实原貌。老谋深算的巴菲特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几十年立于不败之地,还显得诚恳、朴实、和蔼可亲,是很有些策略和技巧的。看吧,对自己吃不准或不想要的交易,怎么终止也是一门学问:显得自己“愚拙”、落后于时代没有问题,让看者顿生“巴菲特也不过如此”之感,对本人其实没有伤害,但维护自己的人设,尤其在可信之类的品质就非常重要。

他亲口所言,以及文艺人士为其写就的传记,与很多大家、名人、成功人士的励志课程、心灵鸡汤类似:听得人心潮澎湃、潸然泪下,只是对普通人几乎没有实际作用。

一位朋友,业余投资股票做得相当不错。总说他不炒股、只做投资。我嘲笑他:索维尔说过“投资与投机是一回事”。朋友笑道:那是纸面上的学术理论,如果你实操过就会明白,炒股和投资不一样。炒股者,就像股市难民,整天提心吊胆盯着盘面,一有风吹草动,或兴奋狂热买入,或惊慌失措卖出,很多人经年累月所做之事就是被套、高吸低抛(俗称“割肉”)。

而投资,则像巴菲特般慧眼识英雄,在较低价位买入成长性优秀的公司,并坚定持有之,咬定青山不放松,享有其未来若干年的成长。道理说说很简单,看过他的书者都推崇此言、深为嘉许,但90%的人都做不到。

朋友做投资,不看股票技术类书籍,甚至很少看交易软件的K线图。他说:因为阶段性价格波动,有可能影响人的内心平衡、使自己失去定力、破坏自己的长期意图。

他看《孙子兵法》《战争论》,还有巴菲特等投资大师的传记。其理由是:商场如战场,若不了解人心人性,在战场上必败无疑,在商海里挣不到钱。而谈及《孙子兵法》,他讲了个典故:几十年前,军事学院初创之时,就有高级将帅谈到《孙子兵法》要认真看,但不可迷信,你看对面(国军将领)都是学孙子兵法的,现在大多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宋史•岳飞传》“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说到底,还要看个人资质。

投资之事,亦如兵势,有的人看了巴菲特的书能学有所成,多数人看了以后还是亏损。他人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但碍难复制,因为人与人的资质不同、思维各异,对同一句话的理解千差万别。更何况,大师的成功学传记,很大程度上是娱乐性演义作品:六分事实,四分娱乐润色,强调故事性、趣味性。

朋友介绍了其所做的一只银行股,就是采取“他所理解的”巴菲特策略,从2014年开始建仓,最初仅几手,现已滚到上千手。这些年来其操作方法,既有巴菲特的配置优质资源、长期持有策略;也有高抛低吸、阶段性增仓/减仓,即所谓“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战术;还有不断微操作,以约10%仓位反复进出、微调优化,以降低持股成本;还进行资金定投,以践行“投资是种纪律”的理念,这是他对亚里士多德所言“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的理解。这些实操背后的理论,或许是其自我解读、牵强附会,人家大师们在书里并不一定是这意思,但他在约9年多时间里、历经几次牛熊,通过该银行股,持续获得了8%-9%年化收益率,享受着长期稳定的红利。

他说上述理念和方法,在巴菲特以及其他投资大师的书籍中都有提到,但大部分人做不到。甚至把这只股票介绍给你,你去做十有八九还是亏,因为你不知在何时买入或卖出,而且也没有足够耐心和定力,持有它9年多。更别提像巴菲特那样持续10-20年专注于优质公司业绩的连续成长。你也没有足够淡定、勇敢、达观的心态,去承受这过程中阶段性的20%-30%股价跌幅。

看名家大师的成功秘籍,对大多数人而言只是一种娱乐,看着开心、看过就忘。即便能记住一些,也难在实践中应用之。而真正在看书后能有所成者,是将阅读作为一种修为,历练自己思维、陶冶自己情操、锻炼自己性格,并且有足够意志力和韧性来核实、校准,那才是开窍。最终才有可能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形成一条缓慢的、虽有波动但持续上升的人生K线。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