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听期货论坛's Archiver

龙听 发表于 2018-3-7 06:38

国资委放行中粮入主中原特钢 证监会接审钢铁换金融资产挪移

“通过引进外部资本实现股权的多元化,然后利用战略合作机制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再就是在合适的时机实现整体上市,对一些有实力的国企来说是‘混改’的主要两个步骤。”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表示,中粮资本的上市从本质上是中粮集团实施“混改”的一个步骤,既有利于企业自身也符合宏观政策的推进。

  如果不出意外,在不久的将来A股将再添一例“钢铁换金融”的案例。

  3月5日晚间,中原特钢(002423.SZ)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拟将其持有的公司股份无偿划转至中粮集团一事,已经正式获得国务院国资委批准。这意味着,中粮集团入主中原特钢仅剩最后证监会的批准,距离一周前披露的中粮资本股权注入事项也更近了一步。

  作为中粮集团旗下金融资产平台,中粮资本目前已拥有包括期货、信托等在内的多张金融牌照,而在此次筹划注入中原特钢前,公司也率先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完成了“混改”的第一步。

  中粮集团有关负责人没有回应中粮资本曲线上市的情况,仅表示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业内人士则认为,中粮资本的借道上市也是中粮集团推动整体改革的一部分,这也与后者此前定下的“十三五”规划相契合。

  不过中粮资本距离重组成功仍有很长一段距离。在此前四起类似的“钢铁换金融”案例中,仅五矿集团金融业务借道*ST金瑞(现更名“五矿资本”,600390.SH)成功上市。

  “混改”加速

  中原特钢股权变动的筹划时间,实际已有近半年之久。

  去年10月下旬,中原特钢宣布停牌。外界虽长期对其停牌理由进行猜测,但直到今年1月下旬才披露,公司控股股东正筹划将所持全部股权无偿转让给中粮集团。

  对于中粮集团的入主,中原特钢对外表示,交易将优化央企内部资源配置,有助于加快产能过剩行业兼并重组,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提质增效,建立优质上市公司平台。

  不过,中粮集团拟接手中原特钢又随之再度引发市场猜想。一个月后的2月底,中原特钢透露,在中粮集团入主后,将推动上市公司现有资产的出售,同时拟注入中粮资本的全部或部分股权。对于暂时拟定的交易方式,中原特钢表示为发行股份,且不会构成重组上市。

  这意味着,若最终上述交易完成,中粮资本将实现曲线上市,中原特钢也将完成“钢铁换金融”的资产“大挪移”。

  根据中粮集团官网显示,中粮资本为集团旗下运营管理金融业务的专业化公司,整合了期货、信托、寿险、银行、产业基金、保险经纪等金融业务,距离金融全牌照仅差证券牌照,公司业务是对中粮集团全产业链的补充和支持。

  有关数据则显示,2016年中粮资本实现营业收入73.50亿元,净利润12.70亿元;至该年底资产总额为469.44亿元,净资产153.81亿元。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表示,中粮资本的上市从本质上是中粮集团实施“混改”的一个步骤,既有利于企业自身也符合宏观政策的推进。

  “通过引进外部资本实现股权的多元化,然后利用战略合作机制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再就是在合适的时机实现整体上市,对一些有实力的国企来说是‘混改’的主要两个步骤。”李锦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在2016年中粮集团披露自身发展的“十三五”规划时,曾明确提出实现金融资产等四个板块2019年各自整体上市的目标。同时,根据发改委去年遴选出的第三批“混改”试点企业名单中,中粮资本亦名列其中。

  除此之外,在中粮资本拟借道上市前,去年年中公司已经在“混改”中迈出了第一步。根据彼时中粮集团披露的消息显示,包括温氏股份(300498.SZ)、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等7名战略投资者,对中粮资本进行了高达69亿元的增资,实质性地推进了后者的“混改”。

  据天眼查显示,上述增资“混改”实施后,中粮集团对中粮资本的持股已从原来的100%降低至64.51%。

  而在上述中粮资本引进首批战略投资者时,中粮集团董事长赵双连便明确表示,“未来,中粮集团将努力让百分之百的资产上市”。

  “钢铁换金融”再添新案例

  对中粮集团而言,中粮资本的借道上市是集团层面推进“混改”的又一举措,对交易的另一方中原特钢而言,则或许意味着公司将实现业绩的涅槃。

  尽管2017年被认为是钢铁行业触底反弹的一年,整个行业景气度直线攀升,但好运似乎并没有降临在中原特钢上。据其最新披露的业绩预告显示,去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9.7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565亿元,较上一年度同期转盈为亏。

  实际上,若以扣非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来看,自2012年后中原特钢已经连续6年出现亏损,且亏损额度逐年扩大。因此,2016年度公司也因前两年连续亏损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中原特钢近年来一直在往高端产品方向转型,也做了不少努力,但目前总体来看业绩还没有很好的变化。这个原因也很可能是兵装集团(现控股股东)放弃中原特钢的原因。”3月6日,一位长期跟踪中原特钢的长江证券分析师说。

  也许是为更好地应对中粮集团的入主,1月中旬,包括董事长、总经理等在内的5位中原特钢董事会成员、高管选择了辞职,理由均为“工作变动”。

  虽然中粮集团入主中原特钢仅剩最后证监会的审核批复,但距离成功注入中粮资本股权似乎还有一段距离,而参考此前已有过类似的四例“钢铁换金融”案例,中粮资本能否成功目前并不确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已先后有*ST金瑞、*ST华菱(000932.SZ)、重庆钢铁(601005.SH)和韶钢松山(000717.SZ)等上市公司尝试过“钢铁换金融”的模式,但最终仅*ST金瑞成功完成,并摇身一变成为现在的“五矿资本”,实现业绩与市值的双增长。

  对于其它三个案例失利的原因,则无外乎监管以及注入金融资产的业绩两个方面。其中,韶钢松山收购原宝钢集团旗下金融资产,和重庆钢铁收购渝富集团持有的涉及金融、产业投资等资产的失利,便是因为涉及多个金融行业监管政策的要求和限制导致;*ST华菱宣布终止收购财富证券等资产,则出于自身行业的回暖以及后者资产业绩亏损所引发。

  “对比中原特钢现有的业绩情况,以及与中粮资本体量上的差距,(中粮资本)股权注入在业绩上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主要还是看监管政策上是否会有变化。总体来看,这笔交易的完成是大概率事件。”上述长江证券分析师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