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听期货论坛's Archiver

龙听 发表于 2018-3-5 16:09

索罗斯的投资名言

[font=黑体][size=4]索罗斯的投资名言[/size][/font]
[color=#464646][font=simsun][size=14px][p=21, 2, left] 一、乔治·索罗斯的信条:[b]“我生来一贫如洗,但决不能死时仍旧贫困潦倒。”[/b]——挂在办公室的墙壁上。[/p][p=21, 2, left]二、“坚果壳”理论:心理因素能够控制市场。更确切地说,是掌握住群众的本能才能控制市场。
了解群众何时、以何种方式聚在某一种股票、货币或商品周围后,成功的投资者才会走到台前来。[/p][p=21, 2, left]三、“一个人所思考的东西是他的思想的一部分。因此,一个人的思想缺乏可以彼判所为独立的参考点——缺乏客观性。”[/p][p=21, 2, left]四、“从根本上说,我们对于世界的所有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缺陷的,被歪曲了的。他注意的焦点变成了这种扭曲怎样形成了事物。”[/p][p=21, 2, left]五、在现实世界,从假定完美的认识中可以获得的任何理论,都是有缺陷的。在现实世界,买或卖的决定的依据——不是古典经济学家的理想——而是人们的期望。并且,在现实世界中,人们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是不完全的。[/p][p=21, 2, left]六、“我总体地理解事物的主要洞察力在于,在形成对事物的看法时,是不完全理解在发生作用。传统的经济学家以均衡理论为基础,认为供给和需求是平衡的。但是,如果你意识到不完全理解发挥的重大作用,你就会意识到你处理问题所运用的是不均衡理论。”[/p][p=21, 2, left]七、如果经济学是一门科学,那么,它应该是客观的。也就是说,人们可以不影响它的活动范围而观察它。但是,索罗斯得出结论说,这是不可能的。[/p][p=21, 2, left]八、大多数的投资者相信,他们可以先扣除市场将来的利息,也就是说,在事情发生之前就考虑到了将来的发展。在索罗斯看来,这是不可能的。他认为“关于将来会是什么样子的任何观点,肯定都有带有偏见,是片面的。我并不是说事实和信念自发地存在。相反地,我详细地阐述反馈理论,所要论证的是信念所做的会改变事实。 ”
“市场参与者不仅在操作中带有偏见,而且这种偏见影响了事件的发展过程。”[/p][p=21, 2, left]九、市场价格是不正确的,因为它们忽略了将来发展的可能和即将带来的影响。
市场价格一般都是错误的,因为它们提供的不是关于将来的理性的观点,而是带有偏见的观点。[/p][p=21, 2, left]十、[b]反馈理论[/b]--“这种歪曲会沿两个方向发生作用,”索罗斯坚持认为“不仅仅市场参与者们是带着偏见操作,而且,他们的这种偏见也会影响事情的发展进程。这会给人这样一种印象,市场精确地参与了将来的发展。但是,事实上,市场提供了一种不是对将来事情负责的当前期望,是由当前期望所产生的将来的事情。参与者的感觉是有着内在的缺陷的,而在有缺陷性的感觉和事件真实过程之间存在着双边联系,这种双边联系在二者之间是缺乏对应性的。我把这种双向联系称之为‘反馈’[/p][p=21, 2, left]十一、投资者对某一种股票的偏见,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会引起股票价格的上升或下降。这种偏见在操作中作为一种“自我加强因素”,与“基础性倾向”相互作用,影响投资者的期望,从而引起股票价格的运动。[/p][p=21, 2, left]十二[b]、“当事件中有能思维的参与者。主观事物就不再局限于事实,而且包括了参与者的感觉,因果链不是直接从事实到事实,而是从事实到感觉和从感觉到事实。”[/b](出自《点石成金》一书中)[/p][p=21, 2, left]十三、远离平衡的情形有两种形式。一种极端是,虽然感觉与现实是远离的,但形势是稳定的。稳定的形势对索罗斯这样的投资者没有丝毫的吸引力。另一种极端是,不管怎样,形势是不稳定的,事态的发展如此迅猛,以至参与者的思想跟不上形势。这种形势对索罗斯有特别的吸引力。[/p][p=21, 2, left]十四、感觉和现实的差距非常大,因为事态已经失控,这种形势就是金融市场上的典型的“繁荣—萧条序列”。索罗斯把这些序列视为癫狂“这些过程起初是自我加强,变得不可忍受,因而最终发生了逆转。”[/p][p=21, 2, left]十五、索罗斯的投资哲学认为,因为市场经常处于波动和不稳定状态,所以“繁荣——萧条序列”易于产生。赚钱的方式就在于寻找使这种不稳定资本化的途径,寻求意想不到的发展。
艰难的部分就在于鉴别一个“繁荣一一一萧条序列”。要识别这一序列,投资者必须了解其他的投资者们怎样把握经济的根本。在任何给定的时间里,都能了解市场一一一所有这些投资者的想法,这是索罗斯投资技巧的本质。
“市场形势越不稳定,人们越容易被市场趋向影响;这种受市场趋向影响的投资越大,市场的形势越不稳定。”
市场狂热地自我培育时常会反应过度,时常会走极端。这种反应过度——走向极端—— 引起了一轮“繁荣——萧条序列。”[/p][p=21, 2, left]十六、一轮典型的“繁荣——萧条序列”的主要阶段有:
        ●一种还没有被认识到的倾向;
        ●自我加强过程的开始;
        ●市场方向的成功测试;
        ●自信心越来越强;
        ●现实感觉之间的差距;
        ●最终,相反方向的自我强化序列映象的开始
当一种倾向持续存在时,投资交易的意义更大。而且,偏见紧随着倾向,以致倾向越严重,偏见越强烈。最后,当某一倾向固定下来时,这一过程也就开始了。
“他的观点是,事情进展良好,然后,就会变得槽糕。你应该知道,当事情进展很顺利的时候,它将会变得槽糕。把他的理论简单化,最重要的就是要意识到这种趋势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关键点就是要识别转折点。”[/p][p=21, 2, left]十七、和大多数人相比,他对世界经济的因果关系理解的更为透彻。如果甲事件发生,那么乙事件会接踵而至,尔后丙事件又成为不可避免。这种思维方式一点不值得冷嘲热讽。实际上,这也是索罗斯成功的秘诀的关键之一。[/p][p=21, 2, left]十八、[b]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有充足的自由时间。[/b][/p][p=21, 2, left]十九、人的思维必须带有全球性而不能带有狭隘的地方性,你必须了解此地发生的事情将会给其他地方带来什么影响。(货币贬值,—此国出口品相对便宜,有利于此国的出口贸易。。)[/p][p=21, 2, left]二十、[b]在股票市场上,寻求别人还没有意识到的突变。看法一致的投资是一个灾难。[/b][/p][p=21, 2, left]二十一、1972年,索罗斯敏锐地感觉到在银行这一领域将要发生突变。那时,银行业信誉最槽糕,银行职员被看作是庸俗而又呆笨的。几乎没有人相信银行业能从酣睡中觉醒,自然,投资者对银行的股票毫无兴趣。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银行股票开始上涨,索罗斯从中获得了50%的利润。(银行业的转变标志着走向 70年代大繁荣的开始,)
1972年,索罗斯根据商业部的一份私人报告,美国的发展依赖于外国的能源资源。因而,索罗斯基金董事会大量收购了石油钻井、石油设备和煤炭公司的股票。一年之后,即1973年,出现了阿拉伯原油禁运,引起能源业股票的飞涨。
1972年,索罗斯和罗杰斯也预见了食物危机。因为购买了化肥、农场设施和粮食加工业的股票,他们获得了可观的利润。
1973年10月,当埃及和叙利亚武装部队大规模进攻犹大国家时,以色列十分震惊。那场战争开战之时,以色列处于防御状况。造成了数千人的伤亡,损失了众多飞机和坦克。种种迹象表明:以色列的军事技术已经过时。这使索罗斯想到了美国的军事技术很可能也已过时。如果美国国防部意识到了自己武器装备的过时。他们有可能会花大量经费去进行更新改造。——–1974年中期,乔治·索罗斯通过军工企业的股票开始大发其财。
1975年初,索罗斯和罗杰斯注意到现代战争正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现代武器装备取决于技术的状况:灵敏的电子元件、激光定向的炮弹和猛烈异常的导弹。所有这些都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索罗斯和罗杰斯的正确决策,为他们赢得了巨额利润。[/p][p=21, 2, left]二十二、“我们是从这一假设前提入手的:[b]股市通常是不可信赖的,因而,如果在华尔街地区你跟着别人赶时髦,那么,你的股票经营注定是十分惨淡的。[/b]华尔街地区的大多数股市分析家只不过是公司经营的宣传者,从公司的年度报告或其他人的报告中抄袭出自己的投资报告,报告能揭示多少有价值的东西呢?”[/p][p=21, 2, left]二十三、[b]索罗斯的独特之处在于:在一种股票流行之前,他能够透过乌云的笼罩看到希望……他很清楚为什么要买或不买。索罗斯的另一长处在于:当他发现自己处境不利时,他能走出困境。[/b][/p][p=21, 2, left]二十四、卖空是索罗斯公司特别喜爱的招数。
索罗斯与阿文公司的交易被认为是通过卖空获利的经典事例。为了达到卖空目的,索罗斯公司在市场价格为每股120美元时,借了阿文公司10000股股份。在这之后,股价猛跌。两年以后,索罗斯买下了这10000股,每股价格20美元。
索罗斯极为高兴地解释说:“在阿文事件中,银行没有意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化妆品工业的鼎盛时期已经结束,因为市场已经饱和,而小孩子们不使用这些东西。这是他们忽视的另一个根本性的变化。”[/p][p=21, 2, left]二十五、索罗斯也有失算的时候:索罗斯和罗杰斯在斯普拉哥电子公司的损失达75万美元。他们误以为半导体股市行情看涨。[/p][p=21, 2, left]二十六、[b]“身在市场,你就得准备忍受痛苦。”[/b][/p][p=21, 2, left]二十七、“如果你经营状况欠佳,那么,第一步你要减少投入,但不要收回资金。当你重新投入的时候,一开始投入数量要小。”[/p][p=21, 2, left]二十八、“人们认为我不会出错,这完全是一种误解。我坦率他说,对任何事情,我和其他人犯同样多的错误。不过,我的超人之处在于我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这便是成功的秘密。我的洞察力关键是在于,认识到了人类思想内在的错误。”[/p][p=21, 2, left]二十九、“如果你的投资运行良好,那么,跟着感觉走,并且把你所有的资产投入进去。”[/p][p=21, 2, left]三十、1977年底1978年初,索罗斯和罗杰斯决定再度对技术和军事工业进行投资,因为华尔街地区大多数商人不愿涉足这一领域。“要知道”,摩根斯但利家族的巴顿·比格斯说,“正如你会听到吉米·卡特总统谈人权,乔治18个月以前就在谈那些股票。”[/p][p=21, 2, left]三十一、1979年,索罗斯将公司更名,改为量子公司,来源于海森怕格量子力学测不准定律。这一定律认为:在量子力学中,要描述原子粒子的运动是不可能的。[/p][p=21, 2, left]三十二、“柏荣,你的问题就在于:你每天都去上班,并且你认为,既然我来上班了,就应该做点事情。我并不是每天去上班。我只有感觉到必要的时候才去上班……并且这一天我真的要做一些事情。而你去上班并且每天都做一些事情,这样你就意识不到有什么特别的一天。”——索罗斯寻找那些具有哲学敏感性的人,而对那些仅仅赚了许多钱却没有思想的人不屑一顾,他认为他没有必要在办公室里做这些事情。[/p][p=21, 2, left]三十三、“我已经和公司打成一片。它以我为生,我也和它生活在一起,日夜形影不高……它是我的情人。我害怕失去也担心做败,并尽量避免失误。这是一种悲惨的生活。”[/p][p=21, 2, left]三十四、“我完全投入这一工作,但这确实是非常痛苦的经历。一方面,无论什么时候我在市场中如果作出了错误决策,我得忍受非常巨大的精神折磨。另一方面,我确实不愿意为了成功而把赚钱作为必需的手段。为了找出支配我进行金融决策的规则,我否认我已经成功。”——索罗斯谈陷入到一天接一天的投资决策中产生的极度苦闷。[/p][p=21, 2, left]三十五、1980 年是索罗斯和罗杰斯最成功的一年。但在这年5月,罗杰斯离开了公司。[/p][p=21, 2, left]三十六、“如果你想从政府官员那里得到投资建议,这会把你推向贫民窟。”
1981年夏,索罗斯确信就在这个夏天,国家经济上会因此蒙受损失。当公债在初夏重震旗鼓之时,索罗斯开始购买。没有谁想到索罗斯公司正向贫民窟迈进。有些人是真正的关心,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怀有好意。紧接着出现了美国公债市场大为丢脸的失败。这一年,他损失了合伙人的8000万美元。因此,这些合伙人碰到他都畏畏缩缩地,几个重要的欧洲合伙人决定抽走资金。这是索罗斯首次感受到哪些是忠诚的投资者,在那时一些伙伴丢开他走了。在过去的10 年或15年中他给他们赚了大量的钱,索罗斯非常痛苦。他们抽回资金,使他受到了极大伤害。这之后的很长很长时间,索罗斯都不很主动地去赚钱。
1981年是公司最糟糕的一年,量子公司的利润下降了22。9%,这是以前这么多年来第一年,也是唯一的一年,公司没有赢利。索罗斯的许多投资者,他们认为索罗斯深陷困,不能自投,所以超过1/3的人撤回了资金。索罗斯后来说他不能责备他们。他们的离去带走了公司近一半的资产——达1.933亿美元。
富有讽刺性的是,索罗斯预料国家经济状况恶化,已得到证实。但时间相差6一9个月。他预言较高的贷款利息会暴跌,也是正确的,但是直到1982年,是在索罗斯在公债方面受到重创之后。[/p][p=21, 2, left]三十七、“如果你和市场打交道,你就应该默默无闻。”[/p][p=21, 2, left]三十八、“我不愿意花很多时间和股票市场的人们在一起,我觉得他们讨厌,和知识分子在一起比和商人在一起感觉要舒服得多。”——索罗斯对新闻记者唐·多说。[/p][p=21, 2, left]三十九、“很多年我都拒绝把它(投资)作为我的职业。它是达到目的的手段。现在,我很乐意去接受——事实上,这就是我一辈子的事业。”[/p][p=21, 2, left]四十、1982年索罗斯花了大量精力去寻找合适人选,最终他在遥远的明尼苏达州找到了。====吉米·马龟兹
1983年元旦,马龟兹报到上班。马龟兹说“那是非常令人兴奋的,但也非常紧张。索罗斯的长处之一是:当你对某件事作解释说明时,他对你很关注,并且能分辨出你是否理智。”
1984年9月初,拉裴尔与索罗斯鉴字就聘
1985年索罗斯进行的最大卖空交易是西部联盟公司。他卖空了l00万股。所获利润,阿兰·拉裴尔说,有百万之数。
到了1985年,索罗斯仍然担心美国经济会走向崩溃。8月。他认为“帝国循环”处于信用膨胀的最后一环,是为了刺激美国经济和补偿军事膨胀,缓解办法即将出现。对索罗斯来说,幸运的是,他能够及时地意识到机会并且利用机会。当美国政府和其他经济巨头意识到证券市场已经变成一个危及他们利益的怪物时。缓解的办法就会出现。
1985年,美国的贸易逆差以惊人的速度上升,而美国的出口由于美元升值很高而遇到了极大的障碍。美国的国内企业由于日本低廉倾销,危机四伏。索罗斯注意到这些情况,认定这是典型的繁荣一一一萧条序列的第一个阶段。
索罗斯相信里根序列美元的政策最终会导致经济的萧条,这位总统先生似乎对保持美元坚挺具有充足理由,但是,索罗斯更有理由使美元下跌。在80年代初,短期信贷利率上升到了19%。黄金达到了每盎司900美元。膨胀还在上扬——以20%的水平上扬。1美元高涨到可以兑换240日元、3.25 德国马克。
随着石油输出国组织的解体,原油价格开始下跌。这将给美国增加要求降低美元价值的压力。原油后来达到了每桶40美元,而目标是要上升到每桶80美元。石油输出国组织的解体缓解了世界范围内的膨胀。膨胀的缓解,相应地使信贷利率下降。这些变化的结果,使美元大大贬值。
从1985年8月开始,索罗斯坚持写投资日记。它记录了索罗斯试图回答帝国循环能持续多长时间这一问题,同时,这也可作为投资决定的背景,他称之为“当下的经验”。他把日记作为测试自己预言证券市场的变化能力的依据——也同样作为检验自己的理论的机会。
对索罗斯的一次大测试是在1985年9月。这一年9月6日,他预言马克和日元将会升值。但是,那时它们正在贬值。
他拥有大量的这两种通货,差不多8亿美元一一一比量子公司的价值还多2亿美元。
1985年9月28日,索罗斯的设想开始变成现实。美国财政部的新任部长詹姆士。贝克,认为美元必须贬值,因为美国开始要求保护自己的工业。贝克和法国、西德、日本和英国的几个财政部长一一一也就是所谓的“五国集团”一一一在纽约市的普拉扎宾馆碰头商讨。部长们果然是准备让美元下跌,鉴订了所谓的“普拉扎协议”,
这份协议公布后的第一天,美元兑日元从239下降到222.5,即下降了4.3%。这是历史上下降最大的一天。使索罗斯高兴的是,他一夜之间赚了4000万美元。[/p][p=21, 2, left]接下来的六个星期,中央银行继续促使美元下跌。10月底,美元下跌13% ,兑换205 日元。到1986年9月,下降到兑换153日元。外币兑美元平均升值24% ~28%。[/p][p=21, 2, left]总计起来,索罗斯这一盘下了15亿美元的赌注,大部分押在马克和日元上。实践证明这一步棋十分高明,他赚了大约15000万美元。[/p][p=21, 2, left]四十一、在1985年12月8日的日记中,他写道:“我对公司事态的发展和以前一样,有如此强的自信心,现实中发生的事情都只是我的假设的见证。”去年8月就担心的经济的倒退即将出现,索罗斯现在感到更为自信。政府力图使美元贬值——并且成功了。股票和公债市场行情看涨。
到1986年1月初,索罗斯极大地改变了业务状况。因为美国股市行情看涨,他增加了美国股票和股票指数期货数量,并且提高了国外股票的股份,美国和国外股票总体价值为20亿美元。抛售了价值5亿美元的外汇。
2月里,他把股票减少到12亿美元。3月,他对股票涨势感觉良好。石油股的下跌使他对自己的判断更为自信。因而,他把美国和国外股票价值提高到18亿美元,使1月初公司的纯资产价值由9.42亿元提高到13亿美元。
4月4日,索罗斯减少了价值8.31亿美元的股份。10天之后,他又买回了价值7.0 美元的股份。5月,他主要以指数期货的形式卖出6.87亿美元。
索罗斯所有股份的40% 和外国股份的2/3投资在芬兰市场,日本铁路和不动产股份及香港不动产股份。
1986年7月,股市上出现了两种复杂现象:出现了相对立的趋势,股市行情看涨而石油价格下跌。石油价格下跌可能使通货收缩,从而导致经济衰退。
最后,到了9月,索罗斯以某种程度上是告别的语气在日记中写道:“最好还是宣布:我称之为‘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阶段已经完结,它标志着下一个阶段已经开始。”[/p][p=21, 2, left]四十二、[b]“我认为我不是一名商人,我投资别人经营的商业,因此我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评论家,在某种程度上你们可称我是世界上薪水最高的评论家。”[/b][/p][p=21, 2, left]四十三、“我必须改变人们对我的看法,因为我不想仅仅是一名富翁,我有东西要说,我想让政府听到我的声音。”[/p][p=21, 2, left]四十四、“我很高兴拥有这种身份,因为它可以使我能得到我想要的东西。作为一名市场运作者,我有理由回避这种身份,因为它是有害的;但我不再是市场运作者了。我的声音在政治问题上也被听到了,正是这一点,我发现它很有用。” ——索罗斯喜欢以新奇的方式赢得公众,并开始介入公共政治生活。[/p][p=21, 2, left]四十五、“我的基金已变得如此庞大,以致于如果我不花些钱的话,它就没什么意义了。而且似乎挣钱比花钱还容易点,我看起来往挣钱方面而不是在作出正确的用钱决定方面更具才华”。[/p][/size][/font][/color]

页: [1]